国企整合动因探析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政府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竞争力、做大做强……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已经拉开帷幕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或将掀起新一轮浪潮:整合已渗透央企、地方国企各个层面,覆盖军工、能源、公用事业等各大领域,并表现出多种方式:集团整体重组,行业重新洗牌,大型集团内下属单位整合等,甚至将并购延伸至民营经济。

国企整合势头如此强劲,从国家、国资委、企业不同层面,从政策、市场、发展不同角度分析,可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点动因。

国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落实产业政策,提高重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经济分布过宽,国有企业业务庞杂,大量进入国有经济不具优势的一般性竞争领域,与“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目标国资经济布局有较大差距,如此背景下,中央做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决策。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

对于一些高能耗、环境压力大的行业,如钢铁、煤炭、汽车等行业,存在过度和低水平竞争、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造成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家先后出台了指导性的产业发展政策,都明确提出要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大型企业发展,减少企业数量和淘汰落后产能。国家的政策导向为企业加快重组整合提供了重要动力。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面对的是在世界范围的与国际巨头的直接竞争,国家要保持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必须集中优势资源。

国资委:提高国资监管效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管少管好国有企业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都要求国资委对监管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可减少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数量,一方面使国资委从过于具体和过于繁杂的监管事项中脱身出来,另一方面可使国资委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出资人真正应该履行的重大事项上,从而提高股权行使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从股东立场出发,整合旗下相同或相近的资产形成规模经济,或通过纵向重组打通产业链,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率,是国资委推动国企整合的又一动因。

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

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在国企的重组整合中争取主动,求得生存,进而发展。国资委“不能进入行业前3名的企业将要被重组”的政策,增加了国有企业的危机感,为了避免被重组或者增强企业在重组中的话语权,一些资金实力强的企业纷纷通过并购手段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更快发展。

国企做强做大,是面对国际竞争的需要。国际范围内的并购重组步伐加快,规模越来越大。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全球范围并购重组的汹涌浪潮,我国企业一方面在国内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发展壮大,以便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并购重组,在全球配置资源,提高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加快并购重组步伐的重要动因。

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由于内部结构不合理,如主营业务不突出或不具备优势、下属单位恶性竞争、管理层级过多等原因,部分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偏弱。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化竞争,这些国企必须在积极推进外部重组的同时,着力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内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