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不要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2010年7月14日,香港《壹周刊》报道,霸王(01338.HK)旗下中草药洗发露、首乌黑亮洗发露以及追风中草药洗发水,经过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7月16日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经过抽检,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制售的洗发水中,二噁(恶)烷含量不会危害健康。

短短三天时间,霸王危机处理之神速,可谓是危机公关之典范。一场“从头开始”的霸王洗发水致癌风波,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后逐渐趋于平静。消费者经历了从震惊到质疑到担忧,再回归理性的心理过程。霸王以损失40亿的市值代价,在洗发水行业掀起一场渲染大波。事已至此,本来勉强过关的霸王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收拾残局,可拿到了国家药监局抽检合格报告的霸王集团显得底气十足,2010年7月19日,霸王国际集团就《壹周刊》诋毁公司产品发表声明:集团决定对《壹周刊》的恶意报道进行法律起诉,以维护自身权利,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正如霸王所说,“这一定有竞争对手借用个别媒体对其品牌进行破坏”,那么,这已经是被“别有用心的人”设计好的陷阱,并且霸王已经为这个“陷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继续在这个事情上追究下去,实际上又进入了另一个“陷阱”。危机公关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不再关注自己,如果霸王举起法律的大旗去状告媒体,无疑是又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赢了官司,丢了市场”的案例比比皆是,发生在2009年的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和刚经历“跳楼门”的富士康在2006年的“劳工门”事件,就是血的教训。

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回放

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源于海口市工商局发布的一则消费警示。2009年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称,农夫山泉30%混合果蔬、水溶C100、统一蜜桃多汁等品牌饮料总砷(俗称“砒霜”)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后经权威部门的复检为农夫山泉“正了名”,事已至此,本该可以完美收官了,但农夫山泉则宣称要状告工商部门,并向其索赔10亿元。并在海口市工商局公开向消费者和农夫山泉赔礼道歉后,仍不接受检测失误的说法,并坚持“背后有幕后黑手”的看法。本该平息的风波,农夫山泉又在“指责”和“索赔”中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而作为同样受害者的“统一”则“温和应对”,低调处理巧妙脱身。最后只剩下人们对农夫山泉“砒霜门”的质疑和热议。在这一事件上,农夫山泉的损失比“统一”的损失巨大的多,70%的消费者持保守态度,表示不愿再购买农夫山泉的产品,对“统一”就宽容了许多。

富士康“劳工门”事件回放

2006年6月11日,英国《星期日邮报》一篇题为《iPod之城》的报道,点燃了富士康“劳工门”事件的引信。该报道指责富士康深圳代工厂生产iPod的女工每天工作15个小时,月薪却仅有27英镑。富士康自此陷入被外界定义为“虐工事件”的丑闻里。国内媒体纷纷跟进,《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一篇名为《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报道,引发富士康的强力反弹,愤而将王佑及《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诉诸深圳中院,提出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索赔。这种财大气粗,以势压人的做法,自然激起了媒体的愤怒,富士康成了人民公敌。后来在阶级斗争的海洋里,举手投降,把索赔额降到一元,并追加报社为第二被告。虽然此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是此时在媒体的狂轰乱炸之下,富士康的企业形象已降到冰点。

霸王:不要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

与“农夫山泉”和“富士康”一样,霸王也把自己定性为“受害者”,要去伸张正义。好不容易逐渐平静下来,又要起波澜。霸王将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是福是祸可想而知。

在此次“致癌门”事件的处理上,用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先生创导的“危机公关5S原则”来分析就可以发现,霸王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危机公关,利用官方博客、企业微博和公关总监接受采访等一系列措施实时公布企业举措,并最终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威证实,符合了“危机公关5S”原则中的速度第一(speed)、系统运行(system)和权威证实(standard)原则。但是,实际上在整个危机公关过程中,霸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与公众的沟通,霸王总在不断说明产品的安全和《壹周刊》的恶意报道,自始至终没有与公众进行沟通,没有对公众承担责任。违背了“危机公关5S”原则中的承担责任(shoulder the matter)和真诚沟通(sincerity)原则。这跟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一样,农夫山泉则把矛头指向海口市工商局的“检测结果”,通过追究责任和赔偿,甚至指称幕后有人策划、操作等,将自身定性为“受害者”来化解危机。虽然农夫山泉最终赢得了海口工商局的道歉,但并没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公众的安全疑虑。

霸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霸王“无毒”公告,从新浪网调查来看,截至19日上午10时许,在超过13万网友参加的调查中,仍有超过63%的网友表示相信霸王洗发水中含致癌成分,有超过67%的网友表示不会再购买霸王洗发水。

没有跟公众沟通也罢了,事件本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后权威证实下终于平静了,霸王只要多想想今后多做些公益,做好产品质量和服务,多树立口碑,慢慢挽回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霸王依然是“霸王”!
可霸王执意要扛起法律的大旗,起诉《壹周刊》,再次引火上身,再次暴露在众目睽睽下。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媒体所发表的内容是否有失实之处,媒体,就是个传播信息的平台,有监督和发表观点的权利,同时,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提出质疑,不管他背后是谁指使也好,被人利用也罢,霸王该思考的应该不是如何去状告媒体,更多的应该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赢得消费者的心!即使媒体在事件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已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会主观认为媒体是为正义说话的,会自然地偏向媒体一方。就算告赢了,你也未必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最大的“危险”在于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感,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品牌的声誉。
 

在经历了“毒奶粉”、“毒专家”、“毒锅”等事件后,在这个本来什么都不可信的年代,平息、疏导公众内心的恐慌,最大限度赢得公众的理解,给公众以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而非一味地追究责任,这样只会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所以,霸王你千万要记住:不要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危机公关恒古不变的真理是:宽容是宽容者的通行证,对抗是对抗者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