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纠错(706):的


     

词林纠错(706)

 

的  de

 

    (1)5楼邻居反映,上周五的晚上9点30分,他听到楼上有凳子敲地板的声音……(《新民晚报》2003年5月28日第1版)

    (2)略有进展的侦破工作在韦彩华丈夫张友进失踪与西郊制药厂厂长林轩逃跑后再次陷入僵局……(《每周广播电视》2003年12月24日第C1版)

    (3)国庆节来临之后,西湖所有景点完全免费开放……(《东方早报》2003年10月7日第15版)

    (4)一旦在关键时刻主流媒体缄默无语,必然在客观上为非主流媒体甚至种种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和谣言的流传散布提供空间,于是就等于把舆论阵地拱手相让,放弃了作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责任。(《新民晚报》2003年6月22日第15版)

    “的”是一个助词。“的”插在词词之间,可以表示各种结构关系,但通常都是在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与其修饰语之间,其所反映的结构是偏正式的。在这4个句子中,第一句中的“5楼邻居”与“反映”,第二句中的“张友进”与“失踪”、“林轩”与“逃跑”,第三句中的“国庆节”与“来临”和第四句中的“主流媒体”是“缄默无语”,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主谓式的,前者是后者的主语,但这些句子都在两者之间加上了“的”,使这种主谓关系受到了破坏,整个句子也就无法读通了。这4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该删去。

    (5)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每一人都变得现实而世俗,我们不希望生活质量降低,我们希望一个人的时候很潇洒,两个人的时候也很小资……(《新民晚报》2003年9月12日第42版)

    (6)法国总统府为了使反全球化组织满意,还向一些地方政府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在八国峰会期间免费为示威者提供开会场所,甚至提供他们能够搭帐篷住宿的场所。(《文汇报》2003年6月2日第2版)

    (7)病情自然也使专司疾病预防的北京市“CDC”高度关注。(《文汇报》2003年6月16日第11版)

    在这3个句子中,第五句中的“生活质量”、第六句中的“反全球化组织”和第七句中的“‘CDC’”虽然分别是各自句子中出现“希望”、“使”和“使”的宾语,但它们同时又是“降低”、“满意”和“关注”的主语,而作者在“生活质量”、“反全球化组织”和“‘CDC’”的后面都加上了“的”,使它们无法成为各自句子中“希望”、“使”和“使”的主语,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关系。这3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该删去。

   (8)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在英语中也有个表示“集市”的单词:bazaar,读音和巴扎极其相近,大概就是随着古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去的吧。(《青春磁悬浮》第11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5月版)

    (9)如果是修辞手段,至少眼下还很不成熟,因为看不出作者希望达到什么效果。(《语言应用论集》第18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0)看到梁伯强的创业故事,自然就会想起吉列创立剃须刀王国的故事。(《中国经营报》2003年6月9日第B8版)

    在这3个句子中,第八句中的“表示”与“‘集市’”、第九句中的“达到”与“什么效果”和第十句中的“创立”与“剃须刀王国”,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动宾关系,前者对后者有支配关系。但这3个句子都在动词“表示”、“达到”和“创立”后用了“的”,使它们无法对各自的宾语“‘集市’”、“什么效果”和“剃须刀王国”产生支配作用,造成了语句不通的问题。这3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该删去。

    (11)这本舒婷的《双桅船》给他带来巨大的震撼。(《新闻周刊》2003年第19期第52页)

    (12)汤丽云不想让他把话题转到这个主题上,这已经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小说界·长篇小说增刊》2006年春季号第328页)

    在这两个句子中,第十一句中的“这本”与“舒婷的《双桅船》”和第十二句中的“这个”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是偏正结构,前者是后者的定语。但“这本”和“这个”都是由指示代词“这”和某个量词所组成的结构,在这种由指示代词担当定语的偏正结构之间,是不能像一般的偏正结构(如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那样,在两个成份之间插进结构助词“的”的。这两个句子分别在“这本”与“舒婷的《双桅船》”和“这个”与“主题”之间加了“的”,这不符合表达的习惯。这两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该删去。

    (13)第二天,繁花就去找了雪娥,她要通过思想工作这把“扫帚”扫掉雪娥肚子里的“灰尘”。(《收获》2003年第5期第15页)

    句中的“思想工作”与“这把‘扫帚’”是一种复指关系,其间不应用上结构助词“的”,有了这个“的”,它们的关系就不再是复指关系,而成了偏正关系,句子也就不能通顺了。应删去“思想工作”后的“的”。

    (14)3月19日中午到了日月潭,才知日月潭是当年日本人修的一个水库,水面谈不上辽阔,不过水质较清亮而已,下午逛街时也不太提起劲。(《老照片》第29辑第119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6月版)

    (16)英文名是小资们的最爱,只是挑选范围有限,所以能显示的个性也有限很。(《新闻晨报》2003年6月27日第B5版)

    由助词“的”所组成的偏正结构,“的”前面的内容是修饰语,“的”后面的内容则是中心语,成为句子的主干语。但在这两个句子中,第十四句中的“提”与“起劲”和第十五句中的“有限”与“很”,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样,“提”和“有限”并不是“起劲”和“很”的修饰语,而是句子的主干语,“起劲”和“很”只是它们的修饰语。这种修饰语后置于主干语的关系称为动补关系,其间不能用“的”。 这两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改为“得”。

    (16)在他静思或动怒的时候,他的眼珠子习惯于移动,在左和右之间飘忽不定。(《长篇小说选刊》2009年第1期第241页)

    (17)季婷婷做“重要讲话”之前都红和高唯正在为了一块豆腐相互谦让。(《长篇小说选刊》2009年第1期第291页)

    (18)他猛烈抨击陈诚和薛岳的指挥无能,战役中不但没有对他进行有效的增援,而且坚持让他的部队孤突进,有故意把他推入重围之嫌。(《当代》2009年第4期第51页)

    “的”作为一个结构助词,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第十六句中“左和右的之间”、第十七句中的“季婷婷做‘重要讲话’的之前”和第十八句中的“把他捈重围的之嫌”都把“的”和“之”连用在一起,造成了用词的重复。这3个句子上述所列结构中的“的”都应该删去。

    (19)“乱设摊”者多为弱势群体,许多摊主缺少收入,“堵”掉这些摊点,这些人的生半怎么办?(《新民晚报》2008年10月1日第A2版)

    “的”除了主要担任结构助词的功用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非名词或非名词性结构后加上“的”,使其成为一个“的”字结构,在句中起到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作用。但是,如果这个结构本身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其后就没有必要加“的”。句中的“‘乱设摊’者”本身是一个名词性结构,担任“多为弱势群体”的主语,句中在其后加上“的”,使其成为“的”字结构,这是多余的,反而造成语句的不通顺。应把“‘乱设摊’者”后的“的”删去。

    另外,“乱设摊”上的引号也是多余的,可以删去。

    (20)说到上海小姐,如果需要推选出那么一位典型,作为一个上海人,我觉得她应该是一个极具上海特色的中国女孩。(《新民晚报》2003年10月4日第18版)

    “的”除了作结构助词用,还可作语气助词使用,一般用在句子的末尾。然而,作为语气助词的“的”,一般只能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的末尾,而句中的“如果需要推选出那么一位典型”既不是陈述句,也不是疑问句,而是一个假设复句的从句,在这样一个句子成份的末尾,语气助词不能用“的”。应将“……典型的”之语改为“……典型的话”。或者,把这个“的”删去也是可以的。

      (21)东直门医院付出的代价比302医院严重得多,因为他们遭遇到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毒王”。(《文汇报》2003年6月16日第11版)

    (22)当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除西藏之外所有分公司都设立了农险处,而且保费金额在1992年曾达到8亿元。(《南方周末》2003年5月29日第18版)

在这两个句子中,第二十一句中的“东直门医院”与“付出”和第二十二句中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除西藏之外”,它们分别是各自句中“代价”和“所有分公司”的修饰语,在这种情况下,结构助词“的”一般只能用于后一个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除非这些两个功两个以上的修饰语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作者需要表达出特定的修辞效果,但这两个句子没有这样的考虑)。在第十一句中,“东直门医院”与“付出”之间自身又组成了一个主谓关系,在两者之间加上结构助词“的”,破坏了它们之间的主谓关系。而在第二十二句中,在前一个修饰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后用上了结构助词“的”,而在后一个修饰语“除西藏之外”后却没有用结构助词“的”,这违反了使用结构助词“的”的一般要求。第二十一句应把“东直门医院”后的“的”删去,第二十二句则

应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后的“的”删去,同时在“除西藏之外”后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