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为龙点睛,是否意味“龙”的政治地位得到确定?


作者:张贵洲    [原创]

 

    近年来,在民间记念龙、祭祀龙的活动一天都不曾中断,甚至,连广西、湖北、四川等各级地方政府以龙为主题,投资数亿的大型旅游开发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中华大地上可谓龙飞凤舞,热闹非凡。但是,六十回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中华巨龙》摄制组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却偶尔听到同地方政界高层接触过的人士说:“某书记、某省长的胆子太小,怕丢乌沙帽,不敢拍板儿”。

这实在令人费解,难道弘扬了龙文化,歌颂了龙的精神,就会被丢官罢职吗?是谁会摘下他们的乌沙帽昵?笔者认为这样的政界高官不是高度的无知,就是极端的偏见。“龙”向来被中国人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形象标志,恰在2006年12月1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吴友富教授在参考消息上撰文发出“弃龙形象”的呼吁,结果在互联网上激发了狂风暴雨似的猛列攻击。本来,龙的形象由华人崇拜的图腾演变而来,不巧一本崇拜狼图腾的书在市场流传,结果,该书作者在互联网上被网民骂得狗血喷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征集的吉祥物——五个福娃引发了网友强烈不潢,被说成是模仿了人家的五个灾星。还是总导演张艺谋领会绝大多数中国大众的心思,在开幕式上立起了32根顶天立地的龙柱,博得了全球亿万观众的极大欢心。

             

             
     江泽民早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讲话中就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2000年4月3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的文章中指出:海内外的华人都以龙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标志,都把自己作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向征,龙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飞龙在天、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龙的这种能力。龙既能在空中飞,也能在水中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化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这种精神以后也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各种典籍中,是我们今天必须珍惜和吸取的思想财富。

    如果说钱其琛原副总理代表不了中央的最高领导,那么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斯间来到福建省龙岩市古田镇五龙村,与当地群众一起欢渡春节亲并自为巨龙点睛,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这是他继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画的巨龙点睛之后第三次为龙点睛了。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为龙点睛,是不是意味着“龙”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确定呢?               
     在大千世界中偶尔出现一些评论龙的杂音不足为怪,根本成不了社会的主流,不会影响时代发展的方向。动乱期间,极个别的动乱分子就利用电视节目《河殇》恶毒地攻击和抵毁过龙的形象和内涵,但那是我们的敌人别有用心的攻击,他们是想在意识形态上同我们公然对立。现在,人民有广泛的言论自由,可以公开发表任何政治见解。然而,对龙表示异意的人却成为凤毛麟角,越来越少甚至极为罕见了,原因是海内外华人都认定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精神已经成了民族精神的向征。

                   
    我们非常欣慰地告诉大家,最近有一个有着很深背景的巨大企业听说了六十回大型系烈电视专题片同摄制组取得了联系,明确表示将独家投资要与摄制组共同打造《中华巨龙》的精品,并将于近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企业老总高瞻远瞩地说:“龙的精神已深深植根于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我们今天宣传龙文化顺天应时,可以提升到政治高度来认识了。当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拍好《中华巨龙》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说到这里,那些对龙还有些似懂非懂的人还会怕说龙会犯政治错误吗?还怕会丢掉乌沙帽吗?我奉劝这些人明智起来,丢掉偏见,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时代的发展,回归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人民大众一道共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