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 什 么 ?


作者 张贵洲 

     “龙”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关这个问题,历代专家学者得出过多种答案。然而,从古至今诸子百家各执一词。有图腾说、风云说、虹霓说、雷电说、蟒蛇说、鳄鱼说等等。如此林林总总,众说纷云,我们真的就不知道龙是什么了。专家学者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以“龙的传人”而引以为荣的普通百姓。对于龙知之多少?自然是不言而喻。

     2006年一家调查机构在网上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3%的网民知道自已是炎黄子孙,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然而,另一项调查结果则表明有70%以上的中国人却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自已是龙的传人。这不能不说是华夏子民的一种遗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祭祀龙的活动,在坐的专家学者和热爱龙文化的仁人志士早已发弘誓愿,要把龙文化乃至龙的精神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扬下去?

    
    针对目前的现实,龙文化将靠谁,怎样传承下去?实在令人堪忧。普通百姓说不清龙的真正涵义情有可原。那么,有些高级知识分子匪夷所思的表现也能让人解费。2006年12月12日,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党委书记兼教授怕西方人不乐意,在《参考消息》上发表了一篇“弃龙形象”的呼吁,结果激起国人的及大愤怒,纷纷在互联网上撰文严词批驳痛斥,甚至以粗野言辞恶骂,足见国人崇龙情怀之深,对弃龙非议受到的剌痛之重。看来不管是谁,想要动摇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万万使不得的。

    在西方圣经中的传说中,描述了一种类似巨大蟒蛇的邪恶动物,在英文里把它读作dragon。西方人在把中国“龙”译成英文时,就极端错误地用上了这个单词。其实,我们中国的龙和圣经里的dragon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涵义,就象把“中国”译成英文后,China就变成了“瓷器”的意思一样,是非常荒谬的。

    我们说西方人愚蠢也好,无知也好,有失公正也好。他们生下来首先接触到自已的母语,反正已经这么叫了,你能把他们怎么样?虽然我们国家的相关部门早已提出改译的设想,但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改用一个非常合适的英文新词,恐怕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叫呢?道理很简单。原因是那些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了解,更不清楚中华龙的真正内涵。同时,也有少数不友好的西方人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心生恐惧,偶有“中国威胁论”的鼓噪之声顺硝尘上。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说有相当多的西方人对中华龙的形成、发展以及它深刻的精神内涵知之甚少。我们暂且不管西方人,先告诉我们的炎黄子孙龙为何物?怎样去认识和理解中华龙的真正内涵?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后,中国有大量出土文物相继被挖掘发现,科学家们在对其广泛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对龙的根念和定义普遍产生了共识。一致认为:“对于龙的内涵和定义,其内容在浩瀚的古籍中有着多角度的体现,很难以一种简单的概念和定义说明清楚。任何侧重某一角度的研究都将得出偏差的结论”。而龙的形象又是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文物实体为载体出现的,因而只有对龙进行考古、历史、文物、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真正认识龙的组成内涵与形成机制。根据中国文化起源于二百万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亦愈万年,中化文明发展五千年”的基本轨迹。中国龙的起源与中华文明起源,大体上是同时发生,同时形成,同步发展的。自然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龙到底是什么?如果让我们给龙的概念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可以吗?当然可以,但必须是您真正了解了龙的概念和含义。

   
    远古时代,中华先民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适应了四季变化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同自然和谐共生的本领,率先发明了钻木取火、舍饲牲畜、熟食炮牺、栽培莱麦,蒂造了人类初始文明发祥肇端的农耕文明。

此后,以龙为图腾微记的伏羲氏族部落集团和以凤为图腾的女娲集团在联姻和融合的过程中,氏族的图腾微记也逐渐被汇集融合成为新的文仳形态。即角是鹿,头是马,鳞是鱼,身是蛇,爪是虎等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人文动物。就是说“龙”诞生于人的虑拟,长成于人的想象,龙是文化造就的灵物。在中华先民心目中成为沟通天、地、人和谐统一的通天神兽。龙的定义一开始就蕴含了中华各民族追求团结统一,坚持和谐共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深刻精神内涵。


    伏羲时代,先民仰观天象,附察地理,经过生产生活实践发明了代表星象历符号的《河图》、《洛书》,并据此创八卦,发明了扶木、建木、圭表八卦太阳历、北斗九星天齐星象历等早期天文学,发明文字并使之推广。伏羲氏成为上古中华民族的自然人文科学之集大成者和再创造者,在古神话中伏羲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龙神。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繁衍人类,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杀黑龙以济冀州;女娲也是一条功力非凡的善龙。

    顺着龙起源的脉络探索,继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之后,五帝诸代表人物也都有“绝地天通”的壮举,古史传说中都被神化为龙。

    生活在华山以花为图腾的华族和生活在江夏流域的夏族等伏羲氏龙族后裔又统称为华夏民族,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子孙都把自已称做龙的传人,把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的缘故了。

    从汉代起,龙与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联系在一起,从刘邦起历代帝王都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但龙的原始观念,仍在民众中扎根为多民族所信仰,成为一条主线延续至今,并始终保留了它代表和谐、吉祥、喜庆、富足、积极进取和自强无畏等精神含义。如今,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和踪迹。在海外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以不同形式出现的龙形象。在华人当中“龙的传人”是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词语。它沟通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华人的联系。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和凝聚力的象征。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给龙一个定义了:“龙”源于图腾,高于图腾。龙是中华文化创造的灵物,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龙的精神是中化民族精神的向征,是联结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题为《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内涵》的文章中指出:海内外的华人都以龙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标志,都把自己作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力量的向征,龙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飞龙在天、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龙的这种能力。龙既能在空中飞,也能在水中游,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化民族追求天、地、人沟通和统一,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这种精神以后也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各种典籍中,是我们今天必须珍惜和吸取的思想财富。

    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象龙文化一样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并先后播迁到东南亚及南美洲各国。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影响着全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对通过文化建设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雄伟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孔子,继承发展了《周易》龙学的萌芽,把“龙”作为中国人君子之德优良品德的象征。形象而精僻地描绘了龙的六种形态:“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其中蕴含的伟大科学思想至今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龙的这六种状态,反映出东方青龙七宿在一年中隐现移动的周期性变化。《说文解字》说龙:“春分而登天”。随着冬去春来,青龙七宿首先现出的是龙角的“天田星”,古人观星测时,“见龙在田”就是那企望已久的春消息。蛰伏的潜龙终于睡醒,二月二,龙抬头,春天到了,雨水也会多起来,农民应该下田耕作了。

    祭龙祈雨的古老风俗,源于雩,殷墟卜辞已有记载,雩祀祈雨,祭天即是祭龙。在中国佛教寺庙里,“凡寺门金刚,也就是四大天王,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近年来,第逢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很多世界级跨国际的华人民间团体自发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北京的“春龙节”已经隆重地举办了四届。这一古老的传统风俗在今天得到了延续,并有所创新,这是令我们非常高兴和欣慰的。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09年2月14日早晨7时38分,在河南洛阳市郊伊川县龙头沟的天然石龙上空春雷震耳,自西向东如腾龙一般的闪电划破天空,伴随着震耳的雷声,是哗哗作响的春雨。这就说明那一天龙提前抬头了。是谁注意到这一天象,龙头沟的2009年提前响起的第一声春雷,天然石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关注这一天象并在自已的博客里撰文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决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中华巨龙》摄制组特聘的龙文化专家翟智高先生。翟先生根据民间对千百年来的气象规律总结,在惊蛰节气前后,即“二月二,龙抬头”时才会响起春雷。有谚语为证:“雷打惊蛰前,高山顶上好种田;雷打惊蛰后,烂泥巴里也种豆”,是说第一声春雷若在惊蛰前打响,则今年雨水多,种什么都丰收。

    按说这该是个好消息,可翟先生却流露出一丝忧虑,历年二月二龙抬头时,龙头沟石龙上空9-10点钟必有春雷响起,然后是春雨濛濛。极少有例外。而今年的第一声春雷极为反常地提前半个月出现。对此,精于对民间谚语考证的翟先生表示有三种理由令人堪忧。一是近年来由于全球侯变暖,全世界50年不遇、100年不遇各种极端恶劣天气出现的频次加剧,而且造成的破坏也日趋严重。二是由于人为破坏,许多自然界中有序的自然规律已被打破,许多现象已无规律可言,三是根据其它气象资料反映今年可能仍有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因此,今年的第一声春雷提前半个月之多,已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今年会不会风调雨顺,是福是祸还和待于观察。


    谈到龙头沟的天然石龙,[介绍图示]我顺便把它的神秘之处和蕴含的玄机介绍一下。1993年,一条巨大的天然石龙在被称为“天下之中”的古都洛阳以南20公里的伊川县平等乡龙头沟口,被当时还是古都协会研究员的翟智高发现。巨型石龙的形象极为逼真,而且龙体巨大,仅露出的部份就长达九十多米。经地质考古学家考证认为,天然石龙系地下水中碳酸离子自然聚集结晶形成,距今在300万年以上。这完全是一种巧合的自然现象。其后,在龙头沟取土时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空心砖,砖上模印有精美的“捕龙图”图案,据查询,该捕龙图在全国出土文物中是未曾面世的孤品,捕龙图上的龙头形象与天然石龙十分相似。这一发现,为人们对洛阳有龙之名,无龙体之实的困惑起到了释惑解疑的作用。再者,把龙头沟附近的龙地名联系起来,如“龙王屯、黄龙庙、龙凤泉、小龙庙、九龙朝凤等,这一带刹时间龙气就浓重了许多。

    1996年3月17日《中国文物报》在一版介绍:“在石龙对面南沟沿发现有望龙台,出土有按规律摆放的裴李岗文化的红陶三足钵,锯齿石镰、骨针、契刻骨片、红陶小口双耳壶,石器等文物,这些石器的年代至少在万年以上,似为先民祭祀天然石龙的遗物。望龙台上有石碑刻着 “龙头沟内龙泉佳,九里土沟有石龙”的诗句。

天然石龙所处的经纬度和地理位置恰处于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附近,每年春分前后,西南暖温气流与西北冷空气在这一带交汇。因此,根据地球运转的规律,每年二月二龙抬头时,龙头沟石龙上空响雷降雨自然形成规律。多少年来极少例外。

    翟先生会同其它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还解开了一个有关炎帝神农氏诞生地的千古之谜。

据史籍《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清神龙是什么?到底在哪里?历代学者对女登所感神龙首不可实指,盖因过去将炎帝神农氏诞生之地指为陕西宝鸡或湖南、湖北等地,因两地无“神龙首”。亦与华山之阳地域不合,故不可能确指神农的诞生地。天然石龙的发现,为解开“神龙”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首先石龙位于华山东南方,符合“华山之阳”的地理方位条件。在少典时代,天然石龙应非常清晰逼真,当少典妃有娇氏女登在常羊游玩时,看到神(石)龙,心中惊喜是自然的。后来女登孕而生子,即为炎帝神农。神农教民发展农业,研究历法,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成为农业之神。农业靠天吃饭自然对龙的尊崇程度高于一切。后世少典妃感神龙首生炎帝神农的事便演绎成神话流传下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之说,又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一枝花絮。
    说到这里,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大根知道“龙”是什么了吧?说到底“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象标志,如今,中国通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又以矫健的雄恣敖翔于世界东方。炎黄子孙正以昂扬的恣态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影响着全世界构建一个天下大同、繁荣昌盛、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太平盛世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先进的龙文化能千秋万代,声声不息地传承下去。同时,也告诉那此迄今还没明白过来的西方人,中华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中华龙永远不会威胁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