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营销时代如何取胜


  2009年的中国车市,完全是处于卖方市场,井喷出来的巨大购买力,让车商无需宣传和推广,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销售。2010年中国车市产销量虽然持续走高,但厂商明显感受到日子远没有去年好过。各种与市场相关的推广活动开始成为厂商的主要工作之一。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厂家频频出台各种新的营销方案,汽车行业进入后营销时代。那么,在后营销时代的竞争格局之下,品牌营销如何开展?汽车厂家又如何取胜?

  营销作为一种市场渗透的力量,会在市场初期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的关注,随后营销力量的展现会转移到渠道。到了最后,为了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速度和安全,就需要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推广战略。

  中国的汽车企业,相同级别车型在产品本身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品牌的差异化打造上。以情动人,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成为高明的营销策略。

  自主品牌可以大打民族牌,纯进口车本身就是地位身份实力的象征,有着固定的消费人君。夹在中间的,就是数量众多的合资品牌。作为合资品牌,还有一个门槛需要逾越,那就是如何打破国人对其的距离感。但这又无疑面临着两难:一方面需要通过强调其合资品牌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又要弱化合资品牌的形象,努力打造本土化形象。

  环顾中国车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当属东风日产,在近期频频爆出品牌营销大手笔。其广泛参与性囊括了旗下所有车型。这些活动包括"V6力破30万,天籁领跑中国"、"参与《手机》问答,天籁好礼相送"、"MARCH齐加油,EASY享大礼"、"领潮TIIDA,心动60万"、"创新之旅,科技探秘营"、"自由1+1,驰骋天地"、"舒适博览,心动世界"等等。

  中国人喜欢热闹,因此能使市场热气腾腾的营销锣鼓,颇受中国企业的欢迎。显然,东风日产也洞悉了这一符合中国人习性的妙招,将各种推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迅速吸引了人气,并形成强大的销售冲击力。在车市低迷期,突破生存障碍,就能获得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都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法则。这在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初期,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具有一定正确性。后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发展中逐步学会了与外界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也积累了各种营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中国民众也因为经济发展而逐渐自信,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再盲从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自信。这时候,如果企业的各项营销活动不主动适应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很难取得公众的信任和好感,自然也就无所谓活动效果了。

  中国汽车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不光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增长迅速的汽车消费群体,更由于地广人多、地理差异导致各地消费者在消费习惯、购车需求、品位追求等方面也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合资企业本地化策略应运而生。东风日产在推出新车型时,也不是将国外车型直接国产了事,而是在广州设计研发中心,将进口车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之后再行推出,合资企业的"中国风格"日益明显。

  从合资汽车企业的角度来讲,产品和品牌的本土化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整体战略的本土化,要将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解读融入到产品开发、服务理念以及品牌建设的战略中,使产品、品牌、服务适合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技术革新升级、服务措施方式、品牌文化传播上都紧扣中国元素,要照顾中国当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东风日产正是注重从本土出发,考虑到消费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所展开的各项营销活动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东风日产的品牌形象。产品、品牌以及战略的本土化策略,正是东风日产在不断升级的汽车后营销时代得以取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