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双慧眼,识别不认可学历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词似乎唱出很多人的心声,尤其在人经历迷茫困惑时,仿佛就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愿望。今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他焦急地道出疑虑,我也很希望他能借到一双慧眼。

 

缘起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最新的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我的朋友没有找到他孩子就读的中国传媒大学国际课程项目,十分着急,赶快打电话来咨询我,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上了一个不合法的课程班。我仔细了解情况之后,迅速帮他解除了疑虑,朋友长舒一口气。此事一出,我也担心起来,类似我朋友的这种情况是不是还有很多,我需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他们,若果能算作借一双慧眼,于我也是欣慰荣幸之事。

 

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合法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2004年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首次全面系统公布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信息。这些合作办学基本覆盖各个省份,其中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最多。

 

释疑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考虑到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国家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包含中国教育机构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依法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中国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的学生交流活动,不纳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以管理。

 

也就是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一对一的培养合作,合作院校及专业相对固定,大部分是计划内招生,属于国家统招名额,毕业后学生一般可获得中外两个大学的文凭;而朋友的孩子所上的国际课程,属于国内大学与海外大学的学分转让项目,这种项目合作的院校、专业是多个,计划外招生,毕业后学生拿到的是国际认可的国外大学文凭。如中国传媒大学国际课程就属于后者,合作的海外高校也涵盖了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美国中央密歇根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几十所,专业涉及国际传媒、艺术等领域的多个专业。而这些海外院校都属于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中国政府认可的1万多所高校之列,其资质与学位是有保障的。

 

延展

 

此外,众多学生和家长还需擦亮眼睛,辨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七种不能认证的学历证书:1.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2.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3.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4.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5.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6.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7.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和家长们该去哪里借到一双慧眼呢?其实,以下几个小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要看国外的合作院校资质,报考之前应该去教育部的网站,了解国外合作院校是否得到国家认可,以及这个合作项目有没有国外大学的授权或课程互换、互认协议。像炒得沸沸扬扬的唐骏母校“西太平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及更名后的“加州米拉马尔大学”(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之中。

 

其次,要看项目的历史情况如何,以往的学生是否都出国完成了学业。一般来说,办学历史越长、以往的记录越好,其可信度也越高。

 

第三,如果一个项目的外方合作学校来自不同国家,则有利于将来学生出国,解决签证问题,由于某种原因,签证申请被拒,还可有多种选择。

 

第四,参考学校历史及排名。在美国,一般有50年以上办学经验的学校就比较值得信赖,如果一所学校连续获得认证且不会动不动改名,其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因此,类似三十几年就改名的“西太平洋大学”,也难免会引起人们质疑。此外,许多国家高校都有综合排名或专业排名,排名靠前的院校,教学质量和可信度会更高。

 

最后,可以根据教育部门和物价局具体收费标准,核实收费项目。

 

不管是因为唐骏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还是人们变得愈加小心谨慎,乱象种种,确实让人渐欲迷眼。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们要慧眼独具,具备基本的鉴别知识和能力,根据个人情况做出理性切合实际的选择。另一方面,教育也要凭良心。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如何大学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如果违背教育宗旨而将其视为摇钱树,甚至不顾教育质量教育资格,做出违背这一崇高事业之举,最终受害的将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整个高校甚至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