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傻子一样判断行情


    

连续两天上涨,上海市场的成交量在今天超过1000亿元,短期均线系统形成多头排列,市场热点较有层次,主流资金动向比较明显,所有这些特征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行情来了。关键是这个是反弹行情还是反转行情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位置如果反转的大环境是否具备。任何一次反转,都应该有这样的几个前提。先是超跌,幅度大,时间长。这次下跌从3478点到2319点,大约1100点,30%的下跌空间。这似乎不能算超跌,充其量是上涨过程中的回调,但是如果从最低1664点到3478点的上涨算起,1800点的上涨,回调1100点,应该算是一次超跌,时间上有一年不到一点,也算是超跌范畴。所以,从幅度和时间上构成反转的条件,应该是具备的。反转另一个条件是,股价已经远远低于价值。如果看金融股和地产股等一些周期性行业应该是的。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就是金融股、地产股、钢铁股等一些行业,他们的静态估值已经和1664点相同了,如果考虑动态增长,应该比他们还要低。如果我们认为1664点算是价值低估的点,2319点也应该算是价值低估吧。但是我们再想想1664点到3478点的上涨靠的的是什么,是经济下滑的遏制和反弹,靠的是四万亿投资的救市举措,靠的是经济刺激计划的催化。现如今,我们处在了两难的境地。所以,这次反转如果成立,在技术和市场角度看,有可能,在政策环境上似乎没有可能。

 

昨天的博客中我分析过。如果这个位置是反转,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基本面会出现好转,而现在是预期最差的时候。因为多数人并不清楚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状况,只有少数人会知道,所以它们的建仓行为导致了底部的反转,事后被证明它们是对的,经济果真好转了,回头一看,原来那个位置就是底部。如果未来没有这样的预期,就有可能是反弹行情。我们回顾一下3478点的下跌路径。先是3478点大阴线杀跌宣布了调整的开始,一开始大家还半信半疑,总以为是回调,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创新高(当然中小板除外),一直维持震荡格局,直到三角形整理失败,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股市大跌,再然后就是市场预期经济形势下滑。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表明,经济形势的语气总是在最后一个时刻才会让市场反应过来。也就是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甚至还会提前政策作出反应。如此看来,似乎技术分析是所有分析手段中最提前的。(在这里说点题外话,与我要说的内容并无很大关系,听着解闷吧:这年头做基本面研究的总是干不过做技术面研究的。也不知道是研究员的水平问题,还是他们的执业操守有问题。总是在股价高高在上的时候作出大量的买入评级,在股价很低的时候不断下调盈利预期并作出谨慎推荐。当然,他们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所谓的买入评级就是比大盘强的意思。)我说上述话的意思是讲,技术走势总是先于基本情况提前发生。所以对于这次2319点以来的上涨,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深入的思考和猜测。

 

在指数刚刚跌破3100点的时候,我就画个下降通道线,大家可以看看我前段时间的博客。猜测2300点是这次调整的低点。但是真正到了2319点时,我自己都不坚定了,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图形太完美了,完美的我都不敢相信了。二就是这次反弹没有成交量,尤其是2319点之后的那几天,成交低迷的让我实在没法相信这像是有行情的。直到昨天和今天,我才真的愿意相信,这次反弹是有货的。但是指数已经到了2500点了。或许很多人会说,等你明白了,所有人都明白了。都这样表现了,傻子都知道会有行情了。非常对,但是这样的傻子如果你每次都坚持这样傻乎乎的判断,你就是绝对的精明人。如果你每次都在短期均线形成多头的时候才开始看多,每次在短期均线系统在60日均线之上而60日均线向上延伸的时候才开始放心做多。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被深度套牢,你也会躲过2008年的大跌行情。这个市场所谓的傻子并不傻,真正傻的是那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以一个傻乎乎的心态来看这次反弹,那么最上面的那几个现象似乎已经向我们表明,短期已经确定行情开始,或者我们可以怀疑这个位置是真正的底部。今天的热点也很集中,煤炭连续三天走好,上海本地股行情也是具有持续性的。有色金属、地产和金融似乎是提前见底的。这一切看上去都是很踏实的。但是,笔者还是那句话,要等60天均线向我们发出信号。而且笔者也相信这些周期性行业带来的只是交易性机会,不会是战略性机会。尽管保险说是要战略性建仓,但是他们选择的标的并不是战略性的机会。我坚信一句谚语,顶部一日,底部百日。真的是大行情,底部是需要夯实的。甚至我相信,如果短期均线系统运行到60日均线以上时,指数还会出现反抽行情,那时再介入完全来得及。但是现在的行情,我只是给他定义为可做行情,依然要使用止损手段来保护我们的头寸的。

 

 

 

下面说一点不太适宜的话。基金在这里回补仓位了,保险似乎开始战略建仓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2008年的时候,保险含着口号在3000点上方建仓,结果还是杀跌出来的。基金抄了一路底,最终等到1664点来的时候,他们反而迟疑了,直到2500点上方才明白过来。所以,这里的保险和基金行为只是代表了他们的看法,但是不代表市场本身的意愿。如果未来我们的经济下滑已成定势,如果我们的宏观调控没有放松,如果我们的新股发行速度依然很快。市场要想顶风而上,应该不是很适宜的吧。我们还有一些比较悲观的语气,虽然指数涨的时候说的确很惹人烦,但是说说也无妨。银行股再融资风波并没有过去。今天国电电力还发布了97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创业板解禁高潮要来了。后面排队的新股多的让你眼花缭乱。我们的防通胀语气依然很严峻。如果房价不跌,我们还有可能会再次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措施,等等。所以,套用一句券商的官话,也就是谨慎看多的基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