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广州听了一场有关教育的论坛。论坛本来是想讨论中西方教育的智慧,但后来演变成了“教育要快乐还是要刻苦”的辩论,当中有些论点值得与读者共享。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首先抛出问题,让大家思考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读书应该刻苦还是快乐。他现场作了一个调查,让认为刻苦重要的人举手,结果三四百人的会场只有两个人举手,其中一个是新鸿基地产的董事苏仲强;接着他让认为快乐重要的人举手,会场上其余的人呼地一下全都把手举了起来。
他说,用苦和乐来划分中西的教育是片面的,因为中西教育都是有苦有乐,区别在于东方把苦和乐按时间段分开,同时强调它的因果关系——中国的俗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证明中国教育暗示读书是苦的,一定要先吃苦才能享乐,要能吃苦才能成为人上人,似乎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就不重要了。“可是如果你已经是人上人了呢?”许子东说,今年有一道高考作文题是,猫如果有鱼吃,还要不要抓老鼠。这个题目在全国引起了道德上的争论,正是因为它挑战了中国传统的苦乐观。
许子东认为西方教育是“傻傻的”,“它不培养学生刻苦读书,他们认为学生如果不快乐,就学不好”。中国教育则比较功利化,他说最近他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时发现,经济系毕业典礼上大多数是亚裔,而在建筑系的毕业典礼上,就是以欧洲、美国人为主,在艺术系,就基本上很难找到亚裔面孔。他的分析是,中国人上一辈吃过苦,就希望下一辈能够赶快翻身,“我得出一个感慨,我们华人在世界上拼命争取的还是一口饭”。
前香港特首特别顾问、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叶国华说,现代教育的责任应该博取众长,更强调“融合”的概念,既不要全盘否定我们东方的教育,也不要过于推崇西式的教育。
他说,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对自己的信心变得比较差,总觉得自己的东西有点不对劲,尤其在教育问题上喜欢学习西方的做法。但事实上目前西式教育中过度的自由化也面临很大的危机,“仅在芝加哥一市,每年就有500条人命在学校丧生。在纽约,一些学校的老师要求按宪法带枪上课”。他认为,当下美国普教最大的问题是基础知识学得很差,在处理个人的责权利与社会家庭的关系方面常产生混乱。而东方教育则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他主张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只是万物生灵的一种,并非唯一。
耀中国际学校助理校监郑惠仪认为,学习是可以快乐,因为人生是可以快乐的。但快乐的前提是,要为孩子准备一个健康的人生。她说,一个健康的人生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交的健康。她认为在当今压力大的社会,变动的社会,如果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是平衡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孩子内在的力量。“当今不论是美国还是香港上海,青少年的心里压力问题都非常严重、青少年自杀率很高,因此,学校也好、家长也好,要帮助孩子培养好的性格,引导孩子积极面对、不怕困难、刻苦耐劳,这些是中西文化都在倡导的品质”。从家庭的角度看,她认为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要给孩子安全感、关爱,让他们学会关爱人。
之前举手认为读书刻苦更重要的新鸿基地产董事苏仲强在其后的发言中说,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刻苦是少不了的,“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会对自己的子女更加严厉,让他们更为刻苦”。
孩子上学是要快乐还是要刻苦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