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有一则八卦类的世界杯消息:中国足球虽然没有能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但是中国的产品确是世界杯的最大供应商。以前世界杯从未出现过的“呜呜祖拉”据说就是浙江的一家企业生产的。其工人只知道生产,还不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已经随着世界杯风靡全球。他们很高兴,老板也很高兴。老板赚了很多钱,而工人仍然是每小时6元钱。而更为奇特的是,就像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而富士康的员工却用不起苹果手机。
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最醒目的就是“中国英利”广告,其次是百威的中文字样,当然还有熟悉的可口可乐、索尼产品,国内更是以哈尔滨啤酒最疯狂。这些现象都是商家对世界杯的高度认同,那么世界杯的经济学如何解读呢?
世界杯是国家足联这个组织垄断的一项赛事。这项赛事的资本就是全球以代表国家为单位的足球队争夺最高荣誉的一次集体展示,大会是一项四年一度的足球盛会。这就像上海世博会一样,只要是能够代表国家都是一项荣耀,都是一项对企业有良好宣传作用的活动。
首先,世界杯四年一次,对于青年人队员来讲,能够参加4~5届世界杯那就很了不起了。从时效性上来讲,很紧凑,机会难得。甚至像朝鲜队的郑大世因为能够参加一次世界杯而激动万分。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是极度稀缺的资源,既不容易得到,更是稍纵即逝。农夫山泉就是98法国世界杯起家的,那一年的中央电视台,在每一场球的中场休息时间没有解说,十五分钟全是广告,其中每一个中标单位有两次播放时段,效果很好,农夫山泉很成功起步。
其次:观众的欲望。四年一次的各个国家的最高水平的足球代表队,共同参加的比赛,这是一次难得的聚会。除了足球本身的观赏度之外,结合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需求和体育本身的精神需求,人们观看足球将得到极大的满足,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将大大提高和满足。有些学者不是将体育比作是和平时代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吗?而足球恰恰最像是各国之间的一场战斗。看看韩国球迷、欧洲球迷的表现就知道足球对于他们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社会效应。世界杯成为了现代人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是现代人社会地位、社会认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乱男女老少,在世界杯期间,谁都不愿意逃离足球之外的话题。能够共同参与,甚至是问足球相关的问题都是一种认同。即使是不懂,也不会表现出不感兴趣,因为人需要社会的认同,没有多少人愿意做荒岛上的罗宾逊。这种社会的高度一致性的响应,为商业活动奠定了独特的资源,这种资源只要你能够擦边,更不用说露脸,那就会得到商业的回报。
第四:企业的需要。由于世界杯高度集中了人们的眼球,成为广告的制高点。这种投入既有品牌的美誉度,也有广告的广度,既有国民的自豪感,也有高度认同,是商家愿意倾家荡产的一次宣传投入。留得青山在,一定有柴烧。
综述:商业的经济学就是一场资源的争夺战,而市场经济就是资源的基础性配置问题。争夺世界杯的广告冠名权就是企业对这种资源的争夺战,谁胜利了,谁就有了利用这种资源的权利。世界杯广告的高度决定了使用这种资源的势能很大,只要不犯错误,效果一定最佳。
使用世界杯的平台,决定了企业在选择使用资源的信心。世界杯的资源使用费用和效果相对于其他的资源和效果来讲,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高度集中的时间段(31天)、高度简洁的广告范本、高度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者的姿态、高度全球化的宣传等等,这是企业平衡机会成本的一次重要考验。
世界杯相对于世界其他资源来讲是一种稀缺的,至少是有限的资源。这种资源是一种有高度的,可以无缝隙覆盖的用于品牌宣传活动中,有利的结合了本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满足了人们对品牌的追求和使用的欲望,增加了企业的公信力和收益。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