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昆明主流媒体刊登了一则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消息,说的是昆明市政协主席、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副组长田云翔举行主席约谈委员活动。政协主席约谈政协委员,放在平时,倒显不出什么,在今天则颇有些深意了。从消息中看,此次约谈的主要内容,乃是主席与市政协委员们共同围绕推进昆明城中村改造建言献策。而身为昆明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副组长的田云翔主席,则在此次约谈的信息中强调:要坚定信心,加快推进,促进城中村改造健康发展。
这不能不让人们开始猜测此次约谈的言外之音,在看似轻描淡写的新闻通稿背后,人们很容易推测出这批政协委员们的地产开发企业身份,同时也推导出当下昆明城中村所面临的艰难时局,感受到这场声势浩大而麻烦不断的昆明城中村所产生的一系列纠结怨。舆情沸腾之下,约谈也就自然成为政府需要作出的一种姿态了。
去年此时,我刚刚到昆明,城中村改造正是风起云涌,几乎是所有人都在谈论城中村。而当时我也指出了城中村改造乃是一个大大的伪命题,而真命题就是昆明城市再生,是一个需要科学指导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规划。同时也指出,正是因为对这一伪命题不能识别,所以,导致政府和开发商对昆明城中村改造都出现过于幼稚和轻慢,并在当时就已显现出政策过于随意、土地价值评估缺失、开发授权模式混乱、开发资质鱼龙混杂的端倪。一年之后的今天,城中村改造的一切问题激发与暴露,政府政策三番五次的调改,巨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迟迟不能推动,皆出自这一伪命题的不能破解。
自去年以来所推动的“智慧城市”,看来,在昆明并没有更大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关注点仍然是改革的政绩以及土地财政的银子,而参与城中村改造的开发企业大多也都是利润是天经地义的唯一,所以,一座涉及20余平方公里并达336座之多的城中村拆迁改造,也就变成了众人分食的各方利益了,而更大的城市公共价值、文化传承、功能配套以及可持续发展,便成了边缘的边缘,无人问津。
而从“城中村”以及“城中村改造”的认知上,因为意识与观念的低狭而无法摆脱“村”进入到“城”,或者是因为“村”改造难度系数低而“城”的科学再生成本维度更高,使政府和开发企业大都选择了“简从”的路径。然而,城市的客观规律和本质,并不由我们所决定,也不由一时的政策兴起而偏转,所以,要骑上“城中村改造”这只老虎很容易,要驾驭则是十分之难。这是当时我所作出的预言。2009年8月12日,智慧城市针对昆明城中村改造这一课题,专门举行了一个名为“昆明的明天是什么”的主题研讨会,提出了昆明城中村改造必须提升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行的思想。当时我发表了几个看法,一是城中村是伪命题,要破掉,不然会出大问题,二是中国没有城市史,只有封建史,就是关起门来搞行政建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科学发展,三是昆明城市发展需要战略定位与人文智慧的充实,需要一个共同社会价值理念,实现经济、文化、生活的和谐生长。同时也发出忠告:如果拿城市来投机,不仅愚蠢,而且可怕,将导致许多恶果产生,一切急功近利和远离智慧的时代,应到尽头了。
当时,也就昆明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发展专程访问了徐光远教授,他为成立昆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智库很赞同,并亲笔写了一个感言,现录于此: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有喜有忧。纵观世界,一个城市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必然促进该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在城市的科学规划和设计中,从世界经济的角度,从区域经济的角度,从一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该城市的城市功能作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定位又尤为重要。因之,在城市经济学中我们称城市规划设计为城市未来的竞争力。
一年过去,昔时之论犹言在耳,而今来看,当时的所有预论,已不幸言中。而城中村改造的伪命题,此时不破,还待何时呢?至于主席与委员们的约谈,我看,就应当是一个集体的破题方将有真正的价值。而下篇,也将当时研讨会上提出的《昆明城市宪章》发布,请诸君指正,也算是见证并纪念昆明城中村的又一周年。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