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国名】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

  面积676581平方公里。

  人口约5750万,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华人华侨约250万。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人口约80万。

  国家元首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主席丹瑞大将(Senior Gen. Than Shwe),1992年4月23日出任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主席,1997年11月15日改任现职。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13日。

  简况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1044年形成统一的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9世纪英国发动三次侵略战争后占领了缅甸,1886年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1942年5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3月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1948年1月4日,缅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以吴努为首的政府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1962年,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简称“纲领党”),奈温任“纲领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游行示威,“纲领党”主席奈温和总统吴山友因此辞职。

  政治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恢委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9月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1990年5月,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获胜,军政府以须先制宪为由,拒绝向“民盟”交权,昂山素季被软禁。1992年4月,丹瑞大将出任“恢委会”(1997年更名为“和发委”)主席。1993年1月,缅政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但政府与国内最大反对派“民盟”的矛盾并没有消除。1995年7月,“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双方对抗升级。同年11月,“民盟”退出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从1996年4月至2004年5月休会。1998年5月,“民盟”要求限期召开议会、进行对话和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同年9月,“民盟”宣布成立由吴昂瑞任主席的10人议会代表委员会,行使议会权力。政府称此举违法,采取措施进一步限制昂山素季的活动,双方矛盾激化。2000年10月,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开始政治对话。2002年5月,政府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允许其自由旅行及参加政治活动。

  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时,两派群众发生流血冲突。政府以维护政局稳定为由,拘禁了昂及其领导的“民盟”其他领导人,关闭了“民盟”总部及分部。8月,缅政府进行重大改组,任命原“和发委”第一秘书长钦纽为政府总理。钦纽随后提出政治和解“七点路线图”计划,表示将恢复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举行全国大选,同时允许“民盟”恢复活动。2004年5月17日,制宪国民大会复会,同年10月19日,缅总理钦纽因健康原因退休,“和发委”第一秘书长梭温中将(2005年6月晋升上将)接任总理。2007年5月,总理梭温病重,“和发委”第一秘书长登盛任代总理。10月12日,总理梭温病逝。10月24日,“和发委”任命代总理登盛为总理,“和发委”成员丁昂敏乌中将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

  2007年9月3日,缅制宪国民大会结束,大会确定了15个章节制宪基本原则和细则,“七点路线图”第一步顺利完成。10月18日,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2月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内比都召开首次会议,新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2月9日,“和发委”宣布于5月就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2010年举行全国多党大选。2月19日,新宪法草案起草完成。5月,缅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以92.48%的赞成票通过新宪法草案。

  【宪法】 1974年缅甸制定了《缅甸社会主义联邦宪法》。1988年军政府接管政权后,宣布废除宪法,并于1992年起召开国民大会制订新宪法,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经全民公决通过。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其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9月18日的“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更名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军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任主席,国防军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总司令貌埃副大将任副主席,丁昂敏乌中将任第一秘书长。

  【政府】现任总理为登盛上将。主要成员有:国防部长丹瑞大将(兼),农业与水利部长泰乌少将(Maj-Gen. Htay Oo),第一工业部长吴昂当(U Aung Thaung),第二工业部长梭登中将(Lt-Gen .Soe Thein),外交部长吴年温(U Nyan Win),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长吴梭达(U Soe Tha),交通部长登瑞少将(Maj-Gen. Thein Swe),劳工部长吴昂基(U Aung Kyi),合作社部长丁突少将(Maj-Gen. Tin Htut),铁道部长昂敏少将(Maj-Gen. Aung Min),能源部长伦迪准将(Brig-Gen. Lun Thi),教育部长千迎博士(Dr.Chan Nyein),卫生部长觉敏博士(Dr.Kyaw Myint),商务部长丁乃登准将(Brig-Gen. Tin Naing Thein),饭店与旅游部长梭乃少将(Maj-Gen. Soe Naing),邮电通讯部长登佐准将(Brig-Gen. Thein Zaw),财税部长拉吞少将(Maj-Gen. Hla Tun),宗教事务部长杜拉敏貌准将(Brig-Gen. Thura Myint Maung),建筑部长苏吞少将(Maj-Gen. Saw Tun),科技部长吴当(U Thaung),文化部长钦昂敏少将(Maj-Gen. Khin Aung Myint),移民与人口部长苏伦少将(Maj-Gen. Saw Lwin),宣传部长觉山准将(Brig-Gen. Kyaw Hsan),边境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部长登纽上校(Col.Thein Nyunt),第一电力部长佐敏上校(Col.Zaw Min),第二电力部长钦貌敏少将(Maj-Gen. Khin Maung Myint),体育部长杜拉埃敏准将(Brig-Gen. Thura Aye Myint),林业部长登昂准将(Brig-Gen. Thein Aung),内政部长貌乌少将(Maj-Gen. Maung Oo),矿业部长翁敏准将(Brig-Gen. Ohn Myint),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长貌貌瑞少将(Maj-Gen. Maung Maung Swe),畜牧水产部长貌貌登准将(Brig-Gen. Maung Maung Thein)。原总理府部长吴丹瑞(U Than Shwe)、比宋(Pyi Sone)准将均已退休,现职位暂时空缺。

  【行政区划】全国分七个省和七个邦。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

  【司法机构】缅甸法院和检察院共分4级。设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下设省邦、县及镇区3级法院和检察院。最高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首席法官吴昂都(U Aung Toe)。最高检察院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总检察长吴埃貌(U Aye Maung)。

  【政党和团体】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宣布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后大批政党自行解散或被取缔,现有10个政党。主要是:

  (1)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成立于1988年9月29日,系缅甸最大政党和最有影响的反对党。在1990年5月大选中获得485个议席中的396个席位。主席吴昂瑞,总书记昂山素季。该党的政治纲领是:主张按联合国宪章的民主程序治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立宪方式保障人权,坚决反对独裁统治。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制度,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民族团结党(National Unity Party):由原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于1988年9月24日改组而成,系缅第二大政党。在1990年5月大选中获10个席位。主席吴达觉(U Tha Kyaw),总书记吴吞意(U Tun Yi)。

  (3)掸邦民主联合会(Shan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1988年10月成立,为掸邦少数民族政党。在1990年5月大选中获23个席位。主席吴昆吞乌(U Hkun Htun Oo),总书记吴赛艾邦(U Sai Ai Pao)。

  其他政党还有:联邦勃欧族联合会(Union Paoh National Organization)、掸邦果敢民主党(Shan State Kokang Democratic Party)、谬族(克密族)团结协会(Mro or Khami National Solidarity Organization)、拉祜族发展党(Lahu National Development Party)、联邦克伦族联盟(Union Karen League)、果敢民主团结党(Kokang Democracy and Unity Party)、佤族发展党(Wa National Development Party)。

  主要社会组织有: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简称“巩协”)。1993年9月15日作为社会团体在内政部注册成立。其宗旨是维护联邦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章程规定任何公民均可申请入会,分青少年会员(10-18岁)和成年会员(18岁以上),会员不得参加任何政党。“巩协”从中央到地方均设有机构,发展迅速,现有会员2380万人。“和发委”主席丹瑞大将担任名誉主席,总书记由农业与水利部长泰乌少将兼任,5名书记和18名中央执委均由正副部长担任。

  【重要人物丹瑞大将:“和发委”主席、三军总司令兼国防部长。1933年2月出生于曼德勒省,缅族。1953年军校毕业,先后担任营长、副师长、师长、军区司令、陆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88年缅军队接管政权后,出任“恢委会”委员。1989年任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1990年晋升上将,1992年任国防部长,同年出任“恢委会”主席。1993年晋升大将。1997年改任“和发委”主席。1985年曾随议会代表团访华,1989年率军事友好代表团访华,1996年、2003年两次应中国政府邀请对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貌埃副大将:“和发委”副主席、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1937年生于实阶省,缅族,大学文化程度。1955年6月入伍并考入军事学院。1959年至1986年,历任连长、南部军区一级参谋、副师长、国防部军械局局长、东北军区司令、东部军区司令。1988年缅军队接管政权后,任国家“恢委会”委员、掸邦“恢委会”主席。1990年晋升少将,1993年晋升中将,同年升任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1994年晋升上将,出任国家“恢委会”副主席。1997年 “恢委会”更名后改任现职,2002年晋升副大将。1996年率军事代表团访华。2000年应邀访华并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缅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活动。2003年8月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华。

  登盛上将:政府总理。1945年5月11日出生。毕业于缅军事学院。1997年4月任三角军区司令。2001年12月,任国防部军务署长。2003年8月出任“和发委”第二秘书长,2004年10月升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2007年5月18日被任命为代总理,同年10月24日被任命为总理。2007年6月以“和发委”第一秘书长身份访华。2008年8月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于10月来华出席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丁昂敏乌上将:“和发委”第一秘书长。1950年5月出生,缅族。1970年起在军队任职,1989年被授予“迪哈杜拉”称号。1998年11月晋升少将,任东北军区司令。2001年出任军需署长,2007年10月24日出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2009年3月晋升上将。

  经济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缅军政府上台后,废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发展私人企业,积极引进外资。1992—1995年,GDP年均增长7.5%。1996—2001年,GDP年均增长8.5%左右。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长12.8%,经济总量增加1.83倍。

  2008年缅甸GDP约271.82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8/2009财年缅国民的人均收入超过49.8万缅币(市场价约合474美元)。目前外债累计67亿美元,外汇储备约36亿美元。缅甸经济起点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差、外资流入有限,加之受西方国家制裁,目前经济十分困难。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2008财年):11.9%。

  货币名称:缅币(Kyat)。

  官方汇率:1美元=5.5080缅元。

  市场汇率(2009年7月):1美元≈1130缅元。

  (数据来源:缅甸政府统计)

  【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水力资源丰富,伊洛瓦底江、钦敦江、萨尔温江三大水系纵贯南北,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工业】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4%。全国有18个工业区,工厂9849个,从业人数约174万。主要工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2005年度,原油产量639万桶、汽油8432万加仑、柴油11395万加仑。共有陆上输油管道70英里,天然气管道1401英里。2006/2007财年,共生产天然气130.39亿立方米,2007/2008财年上半年(2007年4至9月),共生产天然气67.4亿立方米。目前已开发陆上油田18个,海上、陆地天然气田3个。全国装机总容量为170.1万千瓦,发电总量60.15亿度,各种能源发电比例为:天然气65%、水力30%,其他5%。

  【农林牧渔业】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2%,农业劳动力1890万,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70%。耕种面积为4300万英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2005年度,水稻种植面积2660万英亩,产量11.952亿缅箩,2007/2008财年出口大米40万吨。豆类种植面积900万英亩,产量270万吨,2006/2007财年 ,缅出口各种豆类达115.6万吨。棉花种植面积91万英亩,产量2.3万吨。橡胶种植面积55万英亩,年产橡胶6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00万英亩,食用油生产能力20万吨/年。

  畜牧渔业以私人经营为主。缅甸政府允许外国公司在划定的海域内捕鱼,向外国渔船征收费用。1990年开始同一些外国公司合资开办鱼虾生产和出口加工企业,目前有144家水产品出口公司,水产品出口49个国家和地区。2007/2008财年,水产品出口量为352600吨,出口总额为5.61亿美元。

  森林覆盖率52%,森林面积132715平方英里。主要林产品有柚木、花梨、丁纹、鸡翅木、黑檀、铁木等各类硬杂木和藤条、竹子等。2006/2007财年 ,木材出口额为300亿缅元。

  【旅游业】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主要景点有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以及额布里海滩等。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旅游设施。目前有大小酒店533家,拥有客房15,848间。较著名的饭店有:仰光的西多娜酒店、茵雅湖酒店、商贸酒店,曼德勒的西多娜饭店,蒲甘的丹岱饭店、蒲甘饭店等。据缅甸旅游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来缅外国旅客人数为314,224,2008年1至9月,来缅外国游客总数为188,931人。

  2001至2006年外国人来缅甸旅游情况统计表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到缅外国游客总计(人)

  475106

  487490

  597015

  656910

  660206

  580000

  年旅游总收入(美元)

  9000万

  9900万

  1.16亿

  1.36亿

  1.53亿

  1.02亿

  (资料来源:缅甸旅游统计)

  【交通运输】交通以水运为主,铁路多为窄轨。近年来,政府大力修筑公路和铁路,陆路运输有了较大发展。

  铁路:总长4034英里。拥有蒸汽机车43台,柴油机车270台,客车厢701节,货车厢3906节。

  水运:内河航道约为9219英里,各种船只537艘。可供远洋货轮停靠的港口主要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海港。缅甸仅有“缅甸五星轮船公司”经营远洋运输。

  公路:公路和主要道路总里程71820英里。

  空运:主要航空公司有缅甸国际航空公司、仰光航空公司、曼德勒航空公司。全国有大小机场73个,主要机场有仰光机场、曼德勒机场、黑河机场、蒲甘机场、丹兑机场等。仰光机场及曼德勒机场为国际机场。目前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达航线,主要国际航线有曼谷、北京、新加坡、香港、吉隆坡等。国内航线共17条,大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均已通航。

  【财政金融】缅甸有五家国有银行,分别为:缅甸中央银行(1948年成立,前身为缅甸联邦银行,1990年改称中央银行)、缅甸农业银行(1953年成立)、缅甸经济银行(1967年成立)、缅甸外贸银行(1967年成立)和缅甸投资与商业银行(1989年成立)。从1992年起,允许私人开办银行和外国银行在缅设立办事处。

  【对外贸易】政府放宽对外贸限制,允许私人经营外贸业务,并开放了同邻国的边境贸易。近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2006-07

  进口额

  27.34

  23

  22.35

  19.73

  19.84

  29.36

  出口额

  25.49

  30

  23.55

  29.27

  35.58

  52.32

  2007/2008财年缅甸对外贸易额为8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总额60.43亿美元,进口总额28.18亿美元。2008年4至12月,外贸总额超过85亿美元,其中正常贸易额75亿美元,边境贸易额10亿美元。

  (资料来源:缅甸商务部统计)

  主要出口商品有大米、玉米、各种豆类、橡胶、皮革、矿产品、木材、珍珠、宝石和水产品等,主要进口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等。

  【外国投资】截止2009年5月31日,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在缅投资424个项目,投资总额157.6704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为:泰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和马来西亚,主要投资领域为:能源、工业、旅游、建筑及农业等。2008年外国对缅投资总额约为9.745亿美元。

  【医疗卫生】全国共有医院832所,300床位以上的大医院114个,农村卫生站1456个。医生19766人,牙医1710人,护士20429人。

  【军事】缅军成立于1942年,3月27日为建军节。2002年9月,缅军建制调整为国防军最高司令部、陆军总司令部、三军情报总部、空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丹瑞大将为三军总司令,貌埃副大将为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杜拉瑞曼上将为三军总参谋长,妙亨中将为空军司令,年吞中将为海军司令。缅甸实行志愿兵役制,现有总兵力50万,其中陆军46.8万,海军1.7万,空军1.5万。另有6万多人的警察部队。陆军编成12个军区,10个机动师。全缅设有7个海军基地和9个空军基地。2004年11月,“三军情报总部”改为“军事安全局”,现任局长为耶敏中将。

  【教育】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扫盲工作,全民识字率94.75%。教育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招收3-5岁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年,1-4年级为小学,5-8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9-10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4-6年不等。

  现共有基础教育学校40553所,大学156所,医学院、牙科医学院等医学类院校16所。截至2006年,有教师11252人,学生42.8万人。

  【新闻出版】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榜报》3份。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

  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

  官办的“缅甸之声”是唯一广播电台,建于1937年。目前用缅甸语、英语及八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

  全国有两个电视台。“缅甸电视台”建于1980年,“妙瓦底电视台”创办于1995年3月27日。目前,缅全国共有电视转播站177个,全国各省邦大部分地区都能收看电视节目。

  【对外关系】 奉行“积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1988年军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实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终止对缅经济技术援助,禁止对缅进行投资。1997年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及周边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军政府积极推进民族和解,与西方国家关系稍有缓和。 近年来,西方国家加强对缅制裁,缅加入亚欧会议后,欧盟仍限制缅与会代表级别。2007年1月12日,美推动安理会通过缅甸问题决议草案,由于中、俄、南非投反对票,决议未能通过。2007年4月26日,缅甸与朝鲜恢复外交关系。2007年10月和2008年5月,在英美等国推动下,安理会两次通过缅甸问题主席声明,对缅国内局势表达关切。

  【同美国的关系】1948年两国建交。缅军队接管政权后,美把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提供经援和禁毒援助,撤消给缅的贸易普惠制(GSP),对缅实行武器禁运,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提供援助,不向缅高官及其家属发放入境签证。1997年5月,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商人对缅进行新的投资。2000年12月,克林顿授予昂山素季“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003年7月,布什总统签署强化对缅制裁法案,主要措施有:禁止缅“和发委”成员、巩协官员、国企官员入境;禁止从缅进口商品;冻结军政及上述官员在美资产及缅国有银行存款等。2005年1月,美国将缅甸列为“暴政前哨”国家。2006年9月15日,美推动安理会通过表决将缅甸问题列入安理会议程。2007年1月12日,美推动安理会表决缅甸问题决议草案。由于中、俄、南非投反对票,决议未能通过。2007年9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冻结包括缅“和发委”主席丹瑞在内10名官员在美资产,同时禁止美国公司或个人与上述10名缅官员进行商业往来。10月19日,美对缅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命令商务部严格控制对缅出口;在过去制裁的基础上,对另外11名缅政府官员在美资产实施冻结,同时对其他12个相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2008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扩大对缅政府的制裁,包括冻结缅甸政府与军事领袖的个人资产、禁止缅甸红宝石与玉石出口美国市场、美国财政部宣布对10家与缅甸政府有关的公司进行经济制裁。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缅重视与东盟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2008年缅与东盟国家往来密切,缅甸总理登盛访问文莱(1月)、泰国(4月),外长吴年温出席东盟外长会议(5月、7月、12月),副外长吴觉都访问老挝(4月)。泰国总理沙玛访缅(3月、5月),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武仲金访缅(3月),越南副外长陶越中访缅(6月),泰国外长德·汶纳访缅(8月)。

  【同南亚国家的关系】2008年,缅甸外长吴年温访问印度(1月)、副外长吴觉都访问斯里兰卡(1月)、印度(1月)、尼泊尔(2月),和发委”副主席貌埃副大将访问印度(4月)、孟加拉国(10月)。印度外交秘书梅农访缅(2月、11月),孟加拉国外交秘书侯赛因访缅(2月)。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2008年,缅甸副外长吴貌敏访问沙特(1月),副外长吴觉都访问塞尔维亚(6月),外长吴年温访问朝鲜(10月),“和发委”成员、三军总参谋长杜拉瑞曼上将访问朝鲜(11月)。朝鲜副外相金永日访缅(11月),伊朗外长慕塔基访缅(11月)。

  【同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关系】2008年缅甸参加的地区及国际会议主要有:总理登盛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3月)、第四届越老柬缅(CLMV)峰会及第三届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ACMECS)峰会(11月)、第二届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峰会(11月)。外长吴年温出席日本与湄公河地区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老挝)首次外长会议(1月)、不结盟运动第15次部长级会议(7月)、第63届联合国大会( 9月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10月)、首届东盟-南方共同市场外长会(11月)。副外长吴觉都出席第二届亚洲-中东对话部长级会议(5月),农业与水利部长泰乌少将出席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6月),国防部副部长埃敏少将出席第七届亚洲安全大会(6月)。

  东盟-联合国缅甸风灾国际认捐大会在仰光举行(5月)。缅甸接待了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两次访缅(3月、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缅(5月)、联合国负责人道事务的副秘书长霍尔姆斯访缅(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