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保障房建设,清缴和提升土地增值税幅度之后,住建部等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再次从理论上加大力度,摆出要清查全国人民户口的架式。虽然问题依然还是多多,但释放的信息却相当明确,尽管市场早前已经对此提前进行消化,但本已受伤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还将不可避免再挨一刀。本轮调控,信贷收紧是第一波,税费政策则是第二波,第一波汹涌澎湃,至今仍有空间,而第二波调控,不知道是没大开始,还是表明调控确实难,只出了个强化土地增值税。
在加紧土地管理,加紧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和房产信息,打击炒房炒地之后,结果可能就很明显,房地产市场可能真的沦陷了。本来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好时机,但对目前火热的中国市场来说,和一大堆经济狂人谈理性是很危险的。如果回复不了理性,其结果可能就是房地产领导下的经济衰退,那就需要重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大家都不愿这样,管理层迟迟不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也是为了防止回收流动性的经济后遗症。
看一些数据:1、万科公告显示,5月份销售面积以及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滑三成和两成,销售均价为10872.34元/平方米,有约1450元/平方米的下降。
2、近期银行业启动了规模空前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14家上市银行全部贷款约为22.23万亿元,其中按揭贷款与开发贷款规模约为5.7万亿元。房价下跌30%会形成多少呆坏账?很难准确计算。5.7万亿元其中20%成为呆坏账,按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利润4400亿元计算,连续两年半业绩可能交白卷。
3、日前,宝钢大幅度下调了7月份各品种钢材的价格,最大降幅13%,宝钢价格的骤降让业界感叹:近期钢材市场反弹几无希望。
持续一个多月之后,多数地方的成交处于清淡期,政府的脸不好看了,购房者的钱不好掏了,好多开发企业陷入两难,尽管对未来还是信心十足,但眼前却要过关。房地产和地方财政息息相关,这几年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论房地产价格是否下跌,销售量已经大幅降低,会否立刻会带动相关度大的建筑钢材、水泥、装饰建材等行业萧条,慢慢传导至相关度小的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等行业成了最大的问题。
地产沦陷之后,宏观经济会不会受影响?调控这味药是重了还是没到火候?现在能有确定答案的人不是太多。事实上,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回升中始终高悬着两把剑:一个是过剩流动性引致的资产泡沫,房地产是最好的说明,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而近两个月来的紧缩、调控政策施行之后,房地产与地方融资平台投资,这两个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而又极具争议的引擎,正在明显减速。从美国房贷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对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乃至其融资平台的治理责无旁贷。人们担心的是,火候如何掌握,尺度如何控制,更大的问题在于,以往“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是否会再次重演。
山大的一位教授在谈到房地产市场时说,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上是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可是这样的问题现在不能兼顾了,只能选一个,所以大家都很痛苦。掌控经济列车的手一直在政府手里,如何让看上去飞速奔跑的车停下来,而又不至于卡壳是大学问,有效抑制过热过快,却又不陷入衰退才是真正的考验。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