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八年之槛
1、往年这个时辰,通常都在出差途中,到了这个时间节点,往往感慨。八年,想到这,蹦出口的总是一句话,“八年抗战都胜利了!”是的,我也胜利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世间最强大的力量是时间,我战胜了时间,赶走了它们,八年啊,呵呵。
2、盘点八年,好像也盘缠了些东西,比如白头发多了不少,近视度数高了些,地图上去的地方多标了几堆圈,看的书也多了几箩筐,码的字也有几叠,有些朋友的电话号码忘记了,有些朋友的车子和女朋友都换新了。
3、2002年6月3日,早晨八点多的航班,到北京后从机场到海淀,好像十一点多吧,安顿后中午吃饭,宿舍晚上才能拿到钥匙,中午就去洗脚,下午就上班,接手的第一个活是会议纪要,然后接着看各种规章制度,应该是这些吧。晚上,想了,到北京了,一个人。
4、当时还想,2008年还在北京的话,要去看奥运会。如今,08年都成往事了。
5、大概与不少从南到北的人一样吧,那时身上总挠痒,出去吃饭按常规点了菜,足够三个人的份,北京的哥总饶舌,问路时市民很热心,大公园一个又一个,电信不发达,服装店里的衣裤像小县城,晚上九点店家就关门(现在好多了)。可是让我还挺敬佩的是,北京人排队意识强,上公交一个接着一个,虽然那时公交挺破的。
6、来京后中断的是小说写作,之前平均一周一个短篇,一个月一个中篇。来之后,由于工作性质和强度不一样,基本静不下心来,小说也就写不成了。为了不让语感退化,就开始着重拾散文写作。呵呵,看来散文确实能容纳那种散的心。
7、工作是隔行的,上手过程很辛苦,套用一句老话,俺当年看上去还是个好孩子,凡事求上进。所以,不愿服输的俺,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熟练技巧,并在繁复的人际中蹒跚而行。许多年后,有人说假如人生能预测,你愿意知道过程吗?我想,我会很慎重地考虑。
8、那段时间,晚上喜欢去书店。先是首师大的那家书店,不久书店搬了。后来去西单图书大厦和旁边明珠商厦的书店,王府井书店也经常去,期间有人告诉我甜水园书市的书很便宜,我倒是赶去看了一次,和地坛书市一样,就不喜欢去了。万圣的书倒是不错,就是服务员冷漠到刻板(最近是好点了)。三联的书也不错,那些坐在台阶读书的孩子,让我想起了从前。三味书屋的书近来才丰富了些,不过它的周末讲座质量很高。第三极轰轰烈烈风光了一场,终于“风入松”了。国家图书馆的旧书店可以来淘淘,正版且便宜。
9、到了周末,只要有空,我就有计划地把北京的景点逛遍。许多难受,许多心情,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愿跟我回宿舍了。
10、故宫就去了八回,春夏秋冬,下雨的,下雪的,按各种类别去,有的看建筑艺术,有的看历史事件,有的探幽访秘,有的感受节令。来北京的朋友,有的我介绍去798,通常反映不错,虽然这些年798商业味浓了点。
11、哦,非典啦,遇上了。奥运啦,遇上了。大庆啦,遇上了。猪流感啦,遇上了。
12、许多企业实务的东西,我一开始并不很懂,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居然也饶有趣味。学着干着,开始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2006年,一场变故后,我去了山东,在泰山曲阜一通游,回京后突然下笔撞到鬼,码着码着,呼啦啦网罗了一堆字稿。
13、大概2004年前后,整整一年时间,我发神经地对历代花纹感兴趣。相关的书买了不少,笔记作了不少,看到古典花纹,就眼睛发亮,都要细细考辩一番其历史脉络。去任何古建,都要低头研究一番石头或木头花纹。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人事纹,无纹不喜欢。但对李纹,都过气了,在电视上我还是认不出来。
14、到2006年,开始在搜狐等几个网站上写博,起初很认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码下。后来,没词了,没劲了,开始贴图了,栽花种草加灌水。目前除了搜狐,其他的都呜呼哀哉了。
15、写时评这类,是越写越无力。写到最后,才明白,所谓活得有尊严,就是有房子住,有珠宝戴。
16、开始暴走是在2006年底左右,先是京郊,后来开始去河北山西,再后来就到全国各地,其中鸡鸣驿、兴城、古崖居,以及陆巷、诸葛村、阿城、贺兰山等几个地方,感觉不错。到目前,全国就几个省份,借厉以宁教授的话,待走了。
17、2007年底开始写诗,这种文体我实话说还是很喜欢的,一边喝酒,一边天马行空,哈哈,终于给喝酒找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18、所谓写诗,就是把一枚鸡蛋壳东戳一个洞,西戳一个洞,东歪西倒一下下,看有没有东西流出来。如果没有,再使劲晃晃,等到鸡蛋壳流出液状无名物,就是诗歌了。
19、到现在,酒量提高了一倍,记忆下沉了一半。春风几度人家。呵呵,珍爱生命,远离诗歌。
20、到现在,能吃辣了,有时候久了没吃到辣,会想念。在日本料理喝清酒,可以与惯喝白酒的北方朋友过招。喝铁观音,还是回福州买的为好,藏在小冰箱里,一般可坚持半年多。
21、博客上的“美食探险”栏目,断断续续的,很能见证心情。有印象的是中国美术馆后面的“刘家食府”,老北京口味的菜,据说解放前和谭家菜齐名,可以尝尝。“利群烤鸭店”,在崇文区的一个胡同里,老四合院里头,很多老外排队,烤鸭味道比全聚德好,去过一回后来就没去了。“否定主题”餐厅很前卫,装修怪里怪气的,包厢叫某某病房,服务员穿护士白大褂,菜也邪门,我把拍下来的照片上传博客,被推荐了,点击率挺高,还被台湾的一个美食网站转载。“白家大宅门”的菜比前些年贵了一倍。香山脚下的“听蝉轩”私房菜环境与菜肴还行。双龙山下的餐馆,味道也不错,也可能是当时肚子太饿了吧。不过灵水村一个老太太家的香椿炒鸡蛋,味道很好。人大东门的“一扇门”云南菜很好,去过一回,后来还兴致勃勃地带朋友过去,车停下来,才知道,它先生,倒了。还有些菜馆,我们去了一回,它就倒了。后来,朋友们总结,如果我们对哪家饭店不满意,就去吃它。
22、南方人和北方人还是有差别的,刚来北京时,一个印刷业务给人家,结果厂家没按质量要求做,业务员反倒振振有词。唉,这在南方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不过,还好后来经多方比较,才固定了那么几家还不错的印厂。
23、在北京,看到的第一场雪,让我感怀。在北京,听到人家很自然地说起朱敦儒、吴文英,让我感慨。在北京,认识的一些长者,让我感动。
24、记几个朋友常挂嘴边的话,其一:人为富不仁,我为仁不富。其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盗墓绝不失手。其三:没有人能活着离开。
25、内心的成功,胜于外在的成功。这些年来,我一直这么想着,走着,做事着,从不背叛这些信的信条。
26、2009年,用一堵墙做书架,很喜欢的。有时候,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看看,呵呵,有点槐树下蚂蚁窝的感觉。
27、记得,刚来时,每天早上喝咖啡,喜欢整瓶拿起来倒,然后用手感控制量。现在,习惯用勺子舀,两勺子,冲上热水,捧在手里。不变的是,还是都喝黑咖啡,躺床上边喝边看书。唉,八年前,八年后,人生倘若以八年为单位,该怎么将生命加减乘除?
28、啰啰嗦嗦,不成体系。写长了,就贴首诗作为收尾吧,题为《落子》:
是一枚石子沉入水底
青春老去 喧哗落尽
进进出出的灵魂们都走了
有水依然汹汹
有浪尖 有漩涡
上游里常花木漂移
夹岸草袭
云在天 风也不歇
海潮涨在远处
我心已闲
青锋尽削
与淤泥同尘和光
水流湍急时也翻挪 不慌张
不弃 不争 落子何处皆不试
天寒水瘦时自在出
用手语
与万物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