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万多亿的信贷投放量,令中国经济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的明星,也使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我们不能忘怀2009年风光的股市、房市、车市!总之,2009年,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回头看,大家逐渐明白2009年的奇迹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巨量信贷投放,钱多了,经济被快速顶起。
大家瘁不急防的是2010年的急刹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股市就处在流动性收缩的状态,每周史无前例的新股发行,既创造了IPO资金规模的奇迹,也创造了延续周期之最;楼市从2010年初开始进入政策信号传导,乃至后来严格的调控期,到昨天的消息,北京已经完全停止发放第三套房的贷款。现在刹车的程度是市场始料未及的。
从最近调控收缩的力度看,严格的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甚至出现北京限制购买住房的超常规行政命令,这些都说明调控难度很大。
我想,调控的核心是在把握流动性的数量,现在狠收的原因是因为去年9万多亿的投放量,这样的投放量对于今天的市场来说的确太充裕了,以至于今天的调控如此挤压,总呈现按住葫芦浮起瓢的情况。
对于政府的决策,我深刻感受在大的危机面前中国政府决策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其他国家对比就可以发现。2009年9万多亿的信贷如果说存在过度宽松问题的话,问题我想不是决策层的原因,而是市场数据提供机构的原因,就是统计部门的原因。大家很清楚,无论是企业决策还是政府决策,必须以市场为依据,这就要求相关市场数据要尽可能准确,这样决策层的决策才能做到精准。可事实如何呢?中国的统计部门无论是数据的采集还是统计模型的建立都存在没有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做提升和优化的问题,所以大家在年初面对统计部门关于2009年全国房价难以置信的低增长的统计数据后哑然。
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市场环境变化很快,这更要求统计部门需要给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绝对不能象咱们的年鉴延迟一年才出来的情况,那样就太荒谬了!更加及时准确的数据才能服务于决策。很显然,中国统计部门的工作现状似乎难以满足今天面对金融危机多变、快变的决策需要的。如果我们说2009年过宽的信贷投放是因为统计部门没谱的统计数据没有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市场依据,大家会有不同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