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明:没有商品房的繁荣,哪找政策房的资金?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无论是GDP,还是老百姓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实现了几翻番的丰功伟绩。城市化进程让城市的生活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变:地铁已经不是北京的专利,不少城市已经建成,而且绝大多数省会城市都在建设地铁的进程中,高速铁路从动车到G车,令人振奋,高速铁路甚至成为世界人民几百年来要向中国学习的少有的重要课题;各种市政建设跨越过去寒酸的起点,现在可以以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各种为老百姓创造生活便利的管道生活系统示人;生活消费也跨越过去以菜市场、老百货为主要消费场所的阶段,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餐饮、健身、娱乐场所鳞次栉比,成为中国社会消费方式更新换代的标志;社会保障系统经过过去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实现了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绝大多数公民的保障…….

    这些成就对于国家和公民来说都来之不易,这些成就依托于30年改革开放,把过去大家不能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但是,大家必须清楚上述成就离不开国家势力,30年的国家势力解决了小康过程中基础的公民需要,目前阶段处在再上征程的阶段。再上征程阶段的国家目标显然包括了社会和谐、增长方式的调整,也包括住房需求的良性解决等问题,这些未来目标更需要国家势力,换言之,国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财政来源,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住房问题作为未来社会和谐重要的内容,在这几年特别敏感,表象是:房价飞涨,中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房兴叹,因为居住权益得不到保障,又每天被高涨的房价煎熬,所以房价问题成为社会和谐重大的焦点。经过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保障解决了公民的基础需要,但资金需求量大的住房问题,至今还没有有效解决,或者说,过去房地产市场采取商品房为主的发展方式,保障性用房的建设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其实,任何国家解决民生问题都需要势力,没有钱想解决这些问题那纯粹是天方夜谈。中国30年改革开放积蓄了势力,但毕竟在发展中,所以有限的财政收入只能逐步解决各种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我最上面段落描述的这些问题,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一定是未来的重点。大家应该都清楚,多年来“土地财政”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主要资金模式:土地获得的良好收益很大程度上成为解决公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保证,没有“土地财政”,很多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为社会、公民办事的基本资金保证。

    土地财政既然如此根深蒂固,那么未来就必须既解决好土地财政的良性运做,又保证住房保障的实施,当这两个目标都必须成立的时候,我们发现:土地财政的良性运做,需要商品房市场的繁荣,否则地卖不出去,何谈土地财政?另外,商品房市场繁荣,土地财政才可以得到维持,政府只要有决心拿土地财政中比较多的资金出来专项解决保障性用房,就可以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如果商品房市场不繁荣,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政府想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只能是愿望,政策性住房的资金没法落实!钱从哪来显然是问题。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商品房市场的繁荣和政策保障性用房的建设其实是相互依托的,国家有效引导商品房市场繁荣发展,同时使用商品房土地收益快速进行政策保障性用房的建设,是可以解决好中国的住房问题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