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事件的产业及经济意义



在全球化环境下,当我们以国内市场为赌注,与国际企业进行对赌的同时,接下来,我们的企业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自然不是所有企业和政府所愿意看到的。国际化是发展趋势,是个绝对概念,而不是相对概念。



628google以其高级副总裁David Drummond的名义,发表了《关于谷歌中国的最新声明》。

声明称,为了避免由于内容审查的矛盾,公司把所有访问 Google.cn 用户自动指向了香港搜索引擎 Google.com.hk的做法不被有关部门接受,这有可能导致公司 ICP 牌照将无法通过年检(截止时间是630),这就意味着除了“为一小部分用户提供一个新的 google.cn 访问页面”外,Google基本要退出中国。

当然,google事件可以仅仅解读为某个公司的个别行为,而真这样的话,由于google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无论对我国互联网产业,ICT产业,甚至经济发展都将是个标志性的“大事件”。

目前国内市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里, eBay已退出中国市场,雅虎成了彻头彻尾的中国公司,亚马逊则在与当当的僵持中挣扎在盈亏边缘,google目前前景堪忧,而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twitterfacebookyoutube则被统统被挡在“墙”外。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互联网经济在这里的生长态势,值得引起各界忧思。

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国外最强有力竞争对手的缺失,是好事么?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

纵观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史,可发现基本上都是考拷贝和效仿起家的,除了腾讯、网游企业、及阿里巴巴的B2B等少数案例外,在国外都可找到模本。

很多创业者所热衷的创业模式就是,利用对国外互联网产业的熟悉及资源,不断找寻可供模仿的对象,然后与VC合谋,迅速制造一个全新的企业,甚至一个全新产业的虚假繁荣。我国视频产业、SNS产业的发展无不说明了这一点,最近的案例就是,突然丛生的网络团购企业。

最近几年,当局关于打击盗版,倡导自主创新的呼声很高,也颇有动作。而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何不就是盗版的另一种翻版?一旦为国内互联网从业者创造了这种产业环境,会否抑制自主创新,养懒我们的互联网业者?这个新生产力的最先锋代表!

另一方面,这种状态和趋势,即使对于国内已经风生水起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也是个新的考验。

诸如百度,也许此前其企业发展的几乎主要思路就是,打败这个气势汹汹的国外竞争对手。而现在,突然之间,这个对手没了。新的市场形势下,依靠自我摸索,自由发展对企业会是个全新的课题。

前段时间看到知名财经评论员方三文先生的文章《中国在美上市公司:钱多成灾》,就为此课题提供了论据。该文通过统计发现,我国在美互联网上市公司,皆手握大量现金,如盛大,其现金占总市值比超过了54%

他由此指出,“为什么投资呢?是因为我们自己有点现金不知道怎么让它增值,我们相信有比我们更懂得使用这些现金的人……能否把现金用好才是衡量公司能力的标准,而不是现金的多少。”

诚如斯言。企业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如何发挥资本的作用,对企业和产业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将是考验期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成功的公司,皆在模式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将成为我国“孤独”的互联网企业们接下来不得不好好面对的课题。

再往前考虑一点呢。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世界扁平效应的不断渗透,“国际化”和“走出去”,会从国家号召真正开始成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现在,如阿里巴巴、百度等也都在进行类似的尝试,效果暂且难以定论,但困难比在国内要大是客观的。或者说,这不仅仅是互联网产业的问题,而是中国企业的共同问题。

我的意思是,在全球化环境下,当我们以国内市场为赌注,与国际企业进行对赌的同时,接下来,我们的企业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自然不是所有企业和政府所愿意看到的。国际化是发展趋势,是个绝对概念,而不是相对概念。

比如电信产业,随着传统巨头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北电等的不断削弱,。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全面深入全球市场,这其中就不乏被堵在门外、被潜规则的遭遇,二者在美国市场、印度市场、俄罗斯市场的实践就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对以google为代表的课题的处理,也是考验我国政府智慧的不错时机。

互联网无可争议的是新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对这个新的经济推动力,政府的思路是封闭、回避、还是开明,抑或有控制的发展,都直接决定了我国在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潜力。

作为经济发展最终受益者的国民,我对此心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