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呼唤鹞鹰 而不是麻雀
张少华
“一个和尚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上周末,当笔者写下这句话准备展卷作文的时候,恰巧搜狐汽车也刊登出了《电动车投资冲动:山东电动车产业链样本还原》(详见http://auto.sohu.com/20100625/n273065824.shtml)。
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地方政府、小型车企和民间资本结合在一起,(居然)共同形成一个新能源汽车投资生产和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
前几天,笔者在收集资料时浏览了不少地方政府雄伟的“XX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XX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同样也发现了这一问题。
眼下我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真可谓“遍地开花,群莺乱鸣,一派春光明媚”!
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动作之快值得表扬,但是许多地方政府拍胸脯式的“我们没有条件,但也要创造条件”“全产业链”大干快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就让人不胜惊诧了!
“麻秆搭桥”,就能冲到对岸?!
是地方公仆们不懂得汽车是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吗?是他们不知道上马新能源汽车的全过程产业链需要巨大投入吗?
不!是单单追求GDP和辉煌的政绩,让他们急红了双眼并迷失了方向!
“要想发展经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了他们上马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池、电机、电控直到整车”全产业链的口头禅。麻雀虽小,也要肝胆俱全。
于是乎,一批奄奄一息的企业回光返照、借尸还魂。所有的与汽车制造沾上边的萝卜头公司都“见者有份”,甚至同一地市县出现了分别由几家小公司各自齐头并进研发纯电动客车或纯电动轿车或插电式乘用车或动力电池或牵引电机的咄咄怪事!
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的地方官员们拿政府信誉作担保,指示银行对新能源汽车项目大肆放贷,不断吹大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领域的泡沫和增大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
而有的地方政府早已债台高筑、捉襟见肘。据前几天,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的《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我国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被他们视为“翻身”的契机之后,不惜代价投入巨资就不难理解了。
这种以地方利益和政绩工程为出发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投入、缺少足够的产品实践检验,往往新能源汽车刚已组装好就被当地政府采购应用于本地公共服务领域。开工典礼、下线剪彩、车辆交发,美女成群、彩带飘舞、镁光灯一片,全民皆大欢喜……
花手巾盖灯笼——表面好看里头空!即使仓促投入运营的公共服务车辆问题接连不断,也丝毫不能减轻他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如此恶性循环,性能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根本无法进入被细密分割的地方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被蒙上阴影。
表面繁盛的背后是危机和风险!
以前各地纷纷成立新能源联盟时,就不禁让人揣一把汗!虽然各自暗自较劲,但也至少弄出了个省级或者跨省的“产学研”相结合。而眼下,就连一些县级地方政府也准备在家门口搞出个“产学研”联盟!
可叹有限的资金,就这样被再次分流。
相对于跨国巨头在新能源研发领域每年动辄几百亿的投入,我国大型汽车企业几亿或十几亿的投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而地方政府各自投入区区几千万或者几百万人民币就梦想打造出一款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属搞笑!
搜狐汽车曾经根据公开信息和调查汇集了13家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建厂等方面的投资数额,包括已投资数额和未来投资数额。结果发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领域的投入中外相差6倍。中国企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甚至远不及受伤的通用(详见:http://auto.sohu.com/20100606/n272596770.shtml)。
雷诺日产联盟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领域的投资,估计达到290亿人民币。而通用汽车公司的投入也不小,据信已经投入了200亿人民币。单单雪佛兰Volt电动车的研发就用了7.5亿美元,约合51亿人民币。丰田的投入则更惊人,据测算每年用于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高达552亿人民币。
而我国的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大多在数千万和数亿之间,总和不超过180亿人民币。
怎一个“雷声大雨点小”了得!而现在各个地方政府又到处在撒胡椒面。
好在正在酝酿之中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准备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门槛,使一些吹起的小泡泡刚刚在萌芽期就被掐灭。
投资的规模、研发实力、发展规划,都将得到严格的资质审查。相关条例的出台,无疑是将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没有金刚钻,那就请别再揽瓷器活!”
如是诚如斯,那么近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领域出现的一哄而起、各立山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现象就有望得到一定的遏制或改观。
但危险的是,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不改变高烧八度的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领域“泥菩萨过河各显神通”的冲动,那么所谓的国家汽车产业升级、地方财富的稳定增长,势必将在此起彼伏的 “全产业链”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下竹篮打水一场空……
值得警惕!“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但它终归是麻雀。当国外的汽车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放飞出鹞鹰之时,那就是“散、乱、差”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地方军团的溃败之日……
本文独家提供给搜狐汽车,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