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书记确属自杀,不靠谱的“纯属造谣”也该自尽了
24日,本报记者求证“湖北黄冈市红安县委书记熊良霄自杀”时,红安县委宣传部予以否认,称熊是交通事故受伤。25日凌晨,红安县官方承认熊良霄系割腕自伤。(26日新京报)
http://www.jfdaily.com/a/1197159.htm
从相关报道来看,目前熊书记本人及其家属情绪稳定,但当初红安官方就传闻作出的回应却难免让人多少有些情绪激动:“24日中午1时许,红安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毛红平告诉记者,此说法纯属造谣,熊良宵是开会途中因遇意外交通事故,现在黄冈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无生命危险。”(24日新京报http://news.bjnews.com.cn/2010/0624/79286.shtml)
“纯属造谣”,多么耳熟能详的官方措辞!然而,比熊书记自杀未遂更为不幸的是,毛科长不容置疑的“纯属造谣”却很快被黄冈官方网站对消息的证实宣判了死刑,以至于相关官员最后不得不站出来自打耳光。原来,那毛科长的“车祸说”才是真正的“纯属造谣”。
民间有句俗语,“过头饭好吃,过头话不好说”。是自杀还是车祸,既然因为事件不是发生在红安境内而“并不知情”,那毛科长何以无可辩驳地得出“纯属造谣”的定论?“消息不实”、“未证实”、“有待调查”、“无可奉告”……留有余地的官场术语其实并不少,为啥非把话说死呢?无非急于掩饰真相罢了。
少数地方对某些突发、敏感事件,总是习惯于用“不明真相”、“纯属造谣”等官方措辞,先入为主地对网络和社会上的传言加以回应、澄清甚至批驳。然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真相终究会跑赢谣言。当“谣言”一再被证实,人们便更愿意相信传言是真的,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反被习惯性地不信任,这正是回应舆论处置不当遭遇的现实尴尬。
虚构的谣言既可恨,更可怕,辟谣关键在于拿事实说话。有些事件来得突然、蹊跷、敏感,但越是如此越要尊重事实,而不能为了捂住真相、封锁内幕、保住面子而一厢情愿地把白的说成黑的,否则只会越描越黑、越传越走样、越猜越玄乎,最终事与愿违,反而扬汤止沸,激起民众的不满甚至愤怒。
熊书记被证实系自杀而非车祸,不仅是甩给毛科长的一记响亮耳光,更是对官场“伪真相”习气的无情讽刺和鞭挞。有些事件的确让我们很难堪,但如果不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则会更加陷于被动。因此,不靠谱的“纯属造谣”也该“自尽”了,当然,对别有用心的纯属造谣者还是要无情批评和打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