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退市消息重挫的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票,6月21日在包括中国A股市场在内的全球股市强烈反弹的刺激下,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中国央行宣布恢复汇率弹性制度的决定,让全球股市产生了新的遐想。但是,对于因次级债券丑闻而闻名的美国“两房”来说,这其实只是一种回光返照,因为即使出现了反弹,也已不可能改变它们双双退市的命运。6月16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受其监管的“两房”在最迟7月8日之前从纽约证交所和全美其他证交所退市,因为它们的股价已经跌破了纽约泛欧交易所设下的1美元门槛。即使出现了强烈反弹,它们的现行股价也都还在0.50美元以下,除非出现神助,已经不可能在7月8日的大限之内回复到1美元。
“两房”退市,当这条消息从大洋彼岸传过来后,对于在“两房”上倾注了巨额投资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空。拥有巨额美元储备的中国,是“两房”在全球发行的债券的最大持有者,截至去年底,中国持有的美国长期机构债券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占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的比例超过20%,加上中国持有的900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债券,外汇储备的一半实际上正由美国使用着。而在4000亿美元长期机构债券中,绝大多数是“两房”债券。如今“两房”退市,这些投资是否能保住?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当然,上市公司从证券交易所退市,只是其上市的股票摘牌,按美国证券法规的规定,它还可以被安排到场外进行OTC(柜台)交易,只是其流动性自然无法同在交易所上市相比。另外,公司退市,不等于公司破产,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继续有效,债权人仍然可以向公司行使债务权力。退一万步说,即使公司出现破产,按照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的权利也优先于股东,公司必须还清了债务以后才可以考虑由股东来瓜分资产。从这一点来说,“两房”虽然退市,但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券暂时还不至于出现血本无归的风险。而且,这些“两房”债券在发行时都由美国政府提供了担保,即使“两房”债券出现了债务清偿的困难,美国政府为了顾全其国家信誉,也不大可能抛弃国际准则而“翻脸不认债”。
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对“两房”退市可以高枕无忧。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其动机主要在于我国积累了过多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但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这些外汇储备如果压在箱底,就只能被动地承受贬值损失。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倒逼我国必须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来消化这种贬值损失。但是,近几年我国海外投资却出现了满目疮痍的情况,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公司惨败,央企投资的大宗期货商品和衍生产品出现了巨额亏损,代理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的一些QDII基金甚至因投资失误而清算关门。现在在“两房”上的投资,即使能够保全,但随着它们的退市,这种投资自然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这种状况深刻地说明,我们对海外市场还缺乏全面的了解。由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市场过度开发衍生产品,使市场为投机势力所操控,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投资经验来进行操作,而是需要面对翻云覆雨、来无影去无踪的市场操控者。中国在海外投资上吃的亏,大都就是只以传统的投资经验来对待这种新兴的市场,比如轻信海外机构所宣传的所谓投资标的的成长前景之类,但是却缺少对海外投机势力操纵市场的应对措施。一旦市场风云突变,自然就只能陷入束手就擒的境地。
在中国A股市场上,一些身居政府高位的头面人物经常告诫投资者市场风险巨大,不要盲目投资,股市上还有一句话叫做“不熟不做”。但是,当这些头面人物自己从事投资时,却把这种告诫抛到了脑后。面对海外投资不断遭受的重创,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切肤之痛,但愿这些掌握着国家投资命脉的头面人物,不要再陶醉于海外一些机构对我们的捧场,更不要妄想“一口吞下大象”,以赌徒的心态来从事海外投资。
“两房”退市敲响海外投资警钟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