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看世界杯差异


移居美国后一晃三年,世界杯来临居然不知不觉,知道一次看新闻时闪过几个开幕式镜头,才意识到:“哦,世界杯来了。”

 

在美国,没有任何人和我谈起过英式足球(soccer),没有任何人谈起过世界杯,他们关心的是美式足球(football)、NBA和高尔夫球星伍兹的绯闻。一般美国人对世界杯的关注远不如墨西哥漏油事故。他们对那些国际巨星的关心,远不如海滩油泥里挣扎的海龟海鸟。能够说出美国国家队队员的寥寥无几。以我太太为例,对英式足球一无所知,她知道的足球巨星,除了贝利和马拉多纳一无所知。我提到贝克汉姆,她盯着餐桌上的火腿反问:“Baken Ham?”(烘烤火腿?)笑得我差点喷饭。经提示,她想起来,说个德国男模特,老婆很厉害。 

 

小区里更无一点气氛,美国人大多单家独户,你就是大吵大叫也无法互相感染。我无聊透顶,和太太驱车前往酒吧,也许可以遇到个把球迷喝一杯,无奈酒吧尽管也满满当当,人家只顾喝酒,压根就不瞅电视一眼。而且四处悬挂的电视,不到一半放的是世界杯,一台电视居然放的是钓鱼运动。灰溜溜回家偷着乐吧。

 

体育频道对世界杯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国内,主持人公开嘻嘻哈哈地说:“我们对世界杯不在乎!”除了演播厅有一个美国评论员,基本是转播,评论员基本是欧洲人口音。美国队被裁判黑掉的那场比赛,他们一点也不在乎。

其实不仅仅是体育,美国人对于除美国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太感兴趣,颇有世界中心或光荣独立的感觉,世界警察的称号是授予他们的政府的。

 

除此以外,单就英式足球作为一项体育的被冷落,我和美国朋友探讨过,主要原因是:得分频率太低,换句话说兴奋频率不够密集,更像孩子的游戏。我开始感染他们,足球的最大魅力就是悬念,而且有极强的偶然性在里面。当然对于中国队几十年如一日天天起大早却一次也没赶上集的必然性这一茬,我没提。

 

想以前在国内看球,即使是半夜三更,也大呼小叫此起彼伏,楼板上的跺脚声不绝于耳。家里看着还不过瘾,常常去酒吧看。02年日韩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我和几个大学同学舍近求远去了玉渊潭公园看露天超大屏幕。那里气氛浓厚多了。大屏幕前的场地被承包了,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酒吧,四周是卖烧烤、酒水和各种下酒菜的食品摊,价格不菲。但凡可以摆下沙滩椅和桌子的地方都密密麻麻摆满了,但凡可以插一腿的地方都挤满了灵长类两脚直立动物。我们去得早,找了个好位置。

 

不料在看巴西对阵德国的决赛时,氤氲迷濛中忽然电光闪闪,下起阵雨来。这个紧要关头,没人退缩,犹如生理高潮一样,不等到破门和崩溃的那一瞬,即使枪口顶着你的后脑勺,你TMD也不会中止。尽管我们带着伞,还是被斜飘横飞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气温骤降,浑身湿透的观众瑟瑟发抖,也咬牙看完比赛。

 

2006年的世界杯几乎是在三里屯的“夜色”酒吧看的,大屏幕,中场还可以玩游戏。不认识的人都可以喝一杯。

好在我的再三撺掇下,太太终于静下心来看了一场,终于搞清楚了什么叫越位,什么叫罚点球,什么叫手球。清晨6点我被闹铃吵醒后摸索着下床看比赛不久,太太也起床了!她想看看朝鲜这个频频给他们制造麻烦的神秘国家,在球场上究竟是怎么样的。

 

第一场朝鲜和巴西的比赛给太太留下的印象太好,以致于第二场葡萄牙对朝鲜队的大屠杀引起她阵阵谴责——葡萄牙也太不地道了,你就不能让他们安乐死吗!?太太心地善良,她担心这些朝鲜队员回国后会送去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