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得《<论语>批注》
每年的六月份,毕业前夕,各大高校都会有跳蚤市场,准备各奔前程的毕业生们把所有不能带走的家当搬将出来,在校园固定的地点摆摊,贱价抛售。这里货物齐全,积攒了四年的学习生活用品,各种书啦,锅碗瓢盆啦,衣物啦,附庸风雅操弄过的乐器,影像盒带,考试资料……五花八门,难以尽数。去年的时候,我记得有人摆出了一块搓衣板,上面有张纸条,称是“男生必备”的道具。今年也看到有女生在卖搓衣板。当然,还是以书为主,我在现场看到那些买物品器具的是一些附近村庄的大龄妇女(我们学校太偏,挨着农村),带着孩子,每个人都拎着好几个暖水袋,挎包、暖瓶、杯子也是她们的最爱。
这是一道蔚然壮观的风景线,卖主都是稚气未脱的脸庞,嘴里不时喊着“便宜了便宜了,给钱就卖”。有的则似乎只是为了凑个热闹,三五个人在阴凉处打牌,男男女女打情骂俏,毫不在意那些待价而沽的货品,大不了最后卖了破烂。
第一天去转了一圈,本来以为会有一些文史哲的书籍,但是很失望,本来不想再去。第二天送走从泰安来游览怀古的阿滢先生,又去看了一下,终于有所斩获。买了近十本美术专业的教材(每本两元),认识了几位学生朋友。另外,淘得一本《<论语>批注》,1974年出版的,作者署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 一九七〇级工农兵学员”。这本书的年代正值文革,是“批林批孔”时的产物。“批林批孔”是毛泽东、江青等人于1974年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持续了半年,据说矛头还指向了周总理,即所谓的“批林批孔批周公”。此书的文学学术价值并不大,因为该书的注译依据的是前人的版本(清 刘宝楠 《论语正义》),实在无甚可取之处,后面的批注也完全是牵强附会和曲解、污蔑、反动之词。林彪自然是一个坏蛋,但要把他和“孔老二”联系起来,纯属扯淡。尽管如此,此书亦有价值,至少它是那个革命主导一切的时代留下的痕迹,里面的文字充斥着那个时代的变态情绪,是一个见证。而且,里面的文革话语值得小小研究一番,对于写作来说是有用的素材。
卖家本不想卖,说了些有意珍藏的话,不过看我确实像个爱书的人,还是出手了。此书十元钱。他还说:“如果遇到知音,免费赠予都行。”我不想赚他的便宜,天热的要命,也不能耽搁,还是拿书快快逃走吧,省的他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