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领导人,已经从一个乐手变成了乐队指挥,从精英转变到了经营阶段。那么从一个业务精英到一个职业领导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下四种变化是必须要注意的:
经营范围:岗位→组织
如果说过去你也是一个经营者,那么你只不过是在经营一个岗位,这时你具有的是经营一项专业的能力。但一旦变成领导人,你就是在经营一个组织,所以原来的能力已不再是自己的经营对象了,不要以自己擅长某项工作而得意。因为一个人往往对自己最得意的事会爱不释手,结果就会忘记了去做指挥。作为领导人经营的是一个组织和团队,而不是个人,所以领导者时刻都不能离开指挥岗位。
业绩标准:个人→团队
领导人的业绩标准已经从个人标准转变为团队标准,所以企业要特别注意标准的转变。以销售部门为例,如果发现一个12人的销售部门,销售经理的销售份额占到了50%以上,这不是什么可喜的现象,反而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因为整个组织的重力就在这一个人身上,如果这个人跳槽、倒戈,很容易造成一家企业的倾覆。领导人不能成为所有压力的集中点,因为一旦他崩塌了,整个企业就垮了。如果离开了领导人企业就不能正常运转,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这是领导人没有尽到责任的表现,并不是他尽力而为的体现。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就如同自己的子女,让它长大成人,这才是领导人的本事和责任。如果离开领导人它就哇哇大哭,一事无成,尽管它长得又高、又大、又壮,但还未成年。没有把企业培养为成年人的时候,领导人是不称职的。
很多大企业现在叫做傻瓜企业,尽管长得又高又壮,但自己不会决策,只要某位领导人离开了,重大的决策全部停板,企业没有自己行为的能力,而领导人一旦出了问题,企业立刻就垮下来。一家好的企业要是离开了这个领导人仍然能够持续运行,具备持续运行的能力,领导人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可见,培养一个团队,让企业长大成人,是企业领导人的重要任务。
核心能力:专业→用人
当一个人成为领导人之后,其核心能力从专业能力变成了用人能力。对领导人来说,最困难的不是识别和委任人才,而是在此之后如何使用人才,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能力。人尽其才,是领导人的希望,也是每个员工的希望。这就需要领导人鼓励和尊重个人才智的发挥,相信人、允许人发展自己的才能。这是企业至关重要的力量源泉。
工作方式:努力→借力
当一个人成为领导人之后,他的工作方式由努力变成了借力。也就是说,作为一般工作人员努力很重要,但领导人的努力并不重要,借力才是重要的。
借什么之力?借政策之力,借盟友之力,借市场之力,甚至借负面之力。“君子身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个好的领导人,就像一个好的帆船手,在顺风和逆风中都可以行船。
【案例】
韩国现代集团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销售全面滑坡,已经开始亏损。在这个时候,老一代创始人郑周永去世了,整个家族缺少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整个企业遇到了危机。郑梦宪在管理方面经验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他掌握了一种领导艺术—借的艺术,在两三年之内,把现代集团推出了沼泽地,进入了快车道,挽救了现代集团。
怎么借力?不是市场有压力了吗?市场有压力,一般领导人的思路是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的问题,市场销路不好,把重心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但他的思路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市场压力带来了改革的契机,因为他知道父亲在这之前做了好几次改革都失败了。现代汽车是模仿日本汽车起家的,但是现代汽车之所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因为它的价格比日本汽车要便宜一半,质量确实比日本车要差,但由于价格便宜,在发展中国家非常受欢迎。之前有过改革,必须提升质量,而且制定了很严厉的措施,因为市场销售太好了,形不成压力了,所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改进,市场的压力是改进的推动力。
但是郑梦宪认为,如果改进了市场,改革的良机就失去了,所以市场的压力不解决,放在那里,形成内部的回压,而他把关注力放在了生产和设计部门,生产抓质量,设计抓创新。他换了三分之二高级领导人,亲自到生产一线去,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改进,如果又没改进,就开始采用人事手段。这时候从普通员工到企业各级管理者都有了压力,于是就开始改进计划,改进设计,结果两年之后,现代集团的第一批运动车型在美国上市,质量立刻得到好评,销售自然就回升了。
点评:现代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急于解决销售问题,而是利用销售制造压力,然后解决了企业的内部问题,反过来推动了销售,再加上市场转暖,现代也恢复了生机。
图4-1 从精英到经营的转变图
对于一个精英来说,更多的是靠努力,但是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中心角色业务——领导人更多的是靠借力。
在教育员工的时候,要用借力教育。例如,一个员工非常骄傲,批评他,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就需要等待机会,等待由于他的骄傲和轻敌犯错误的时候,这往往就是作为领导的教育下属的机会。
当然,作为领导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下属犯错误吗?在领导人能够掌控局势的时候,让部下犯错误也是一种必要的代价,一些小错误是允许犯的。作为一个教练者,一个领导者,所谓“闻过则喜”,更深层的意义就是当自己的下属犯了错误时,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闯祸时,往往都是教育的良机,而这时,只是指责就不行了,还要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要帮助他解决出路问题,要把他领上正确的道路,这时候领导人的借力才非常有效。
借事而行船,借风而行船,顺水顺风,比逆风逆水不仅省力,而且效果很好。其实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顺势而为。只成名,而不成功者,往往只是英雄,例如,岳飞、文天祥、诸葛亮都是这样,因为他们不懂得借事。以诸葛亮为例,开始的时候诸葛亮是懂得借事的,借火、借东风、借箭,这都是很高明的,但是他没有借实事,跟错了人,如果他投奔曹操早就成大事了。诸葛亮没有借到最重要的东西,即借组织力,他借了刘备的力,包括后来借阿斗之力,都是扶持不起来的,所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