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投资信念


  ——摘自《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要了解这七种错误观念,你得先知道它们错在哪里。

  致命投资信念一: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

  现实:在对市场的预测上,成功的投资者并不比你我强。

  这可不是信口雌黄。

  在1987年10月股市崩溃前一个月,乔治·索罗斯出现在《财富》(Fortuhe)杂志的封面上。杂志刊登了他的这样一段话:

  美国股票飙升到了远超过基本价值的程度,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暴跌。不能仅仅因为市场被高估就断定它不可维持。如果你想知道美国股票会被高估到什么程度,看看日本就行了。

  尽管他对美国股市持乐观态度,但他也感觉到了股崩的逼近……日本的股崩。在1987年10月14日《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上的一篇文章中,他重申了这一看法。

  一星期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随着美国股市(不是日本股市)的崩盘而剧损3.5亿多美元。他全年的盈利在短短几天内被席卷一空。

  索罗斯承认:“我在金融上的成功与我预测事件的能力完全不相称。”

  巴菲特呢?他对市场下一步将如何变化根本不关心,对任何类型的预测也毫无兴趣。对他来说,“预测或许能让你熟悉预测者,但丝毫不能告诉你未来会怎样”。

  成功的投资者并不依赖对市场走势的预测。事实上,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如果他们依靠的是市场预测,他们一定会破产。

  预测对互助基金的推销和投资业务通讯来说是必需的,但并非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市,特别是长期准确预测。如果能够长期准确预测,那么赚钱是必然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见到任何一个靠预测成为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的人。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非常不错,但是艾略特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操盘记录。江恩追求精确预测,晚年甚至到玄学、占星术中寻找秘密。事实上,江恩操盘技术的价值远胜于其预测理论。很遗憾,江恩去世的时候,遗产仅有10万美元。

  美国人威尔德(J.W.Wilder)于1978年发明了著名的强弱指数RSI,还发明了其它分析工具如PAR、抛物线、动力指标MOM、摇摆指数、市价波幅等。这些分析工具特别是RSI,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受到不少投资者的欢迎。但很奇怪,威尔德后来发表文章推翻了这些分析工具的好处,而推出了另一套崭新理论去取代这些分析工具,即“亚当理论”。而亚当理论的第一条就是:任何技术分析都有缺陷,都无法准确预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