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散户股民都不认购农行股票
酝酿已久的农行A股股票发行,终于开始了。6月17日,农行IPO(新股首发)路演在北京启动。由于目前A股市场正值低迷,农行的股票发行显然面临着“生不逢时”的尴尬。一年前重启的新股发行在发行定价上奉行了市场化的原则,使新股发行市场成了有机会通过审核机关权力之门的企业的圈钱盛宴,在大量资金通过IPO进入发行公司囊中的同时,市场已经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应付后继的股票发行。农行在这个时候加入IPO的队伍,到底还能够从这场盛宴中分得多少羹,这个问题显然不大好回答。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发行人的农行,可以说是心知肚明。因此,在路演活动中竭力讨好各路机构投资者,是它必须做好的功课。中国股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只要抓住了财大气粗的机构投资者,发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这一点,农行倒是不用担心的,因为有力量雄厚的保荐机构担当着它的坚强后盾。果然,在路演仪式上,农行A股的三大主承销商对其发行价给出的底线均超过每股3元,其中中信证券给出的最高价竟然达到每股4.07元,国泰君安和中金公司的最高价也都接近4元。这样的价格自然大大出乎其他机构的意料,当场有人在会场中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但有报道说,中金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马上就开口诘问:“你是哪里来的?”吓得质疑者赶紧把脖子缩了回去。
承销商的这种诘问,使我们想起曾经引起热议的中国跳水队教练周继红的那句著名反问:“你是哪个单位的?”看来,这些承销商虽然是商业机构,但也颇得当下官场的真传,要利用其所拥有的权力来将自己的意图强行推向市场。新股发行虽然号称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很多时候需要权力开道。有了这样的保障,农行的股票就不愁发行成功。当然,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要做的,除了“一对多”的路演活动以外,农行的有关领导还准备奔赴各地的基金公司,进行“一对一”的游说,据说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会考虑认购。显然,尽管目前A股市场的行情很不好,但农行不必担心发行的失败,在它前面,已经有那么多的公司不惧交易市场行情低迷,照样发行大获成功,而且圈到了比原计划多得多的资金,具有国有背景的农行怎么可能比它们表现得逊色呢?
承销商意图要把新股发行价格抬高,是有自己的利益企图的,因为随着发行价的提高,它们的承销手续费也可以水涨船高。基金乐意认购,说到底是因为基金经理手里握有的巨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钱,面对挟带权力而来的农行,他们可以将其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但是,如果农行的新股仅仅是由机构来认购,那么农行的这次IPO就不能算成功。它的保荐人打起官腔诘问“你是哪里来的?”表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其实还带有浓厚的官商色彩,它们认购农行新股再多,对于政府来说,不过是把钱从左边的口袋掏到右边的口袋,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很显然,只有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散户股民的钱掏出来,放到农行的账户里,这样的IPO才算真正地大功告成。
但是,在这一点上,农行显然是不能够高枕无忧的。中国的股民,被戴上了一顶漂亮的“股东”帽子,但它们所承担的义务就是向市场奉献,不断地把自己的血汗钱送给发行公司,尤其是有权力背景的公司,在去年新股发行重启以后,这种奉献的责任就更重了。据统计,一年来发行新股的将近300家公司中,已经有100多家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散户股民遭受的磨难可想而知。当然,越来越多的惨痛教训已经使股民渐渐地聪明了起来,据说,已经有60%的散户股民表示不会参与农行新股的申购。很显然,如果有更多的散户股民放弃申购,那么,农行的这场IPO就会沦为机构之间的“自拉自唱”,融资的目的就不能算是真正达到。
中国的散户股民为中国股市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权力保障却越来越衰微。新股发行表面上做到了市场化,但散户股民对市场根本没有话语权,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行公司和其保荐人联手导演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市场这架庞大的“绞肉机”的牺牲品。现在,越来越多的散户股民已经开始觉悟,拒绝接受权力支撑下的官商对他们的忽悠,这是他们开始成熟的表现。而当这些长期被边缘化的散户股民集体“叛逃”的时候,中国股市的前景只有一个,那就是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