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中国智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在什么时代呢?产生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和我们今天面临的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略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就在于今天的金融风暴问题出在经济链条断了。当时的天下大乱问题出在政治链条断了。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处于一个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这样一个状态。这个时候,先秦诸子出来发表他们的救事主张,这个救世我觉得也可以打一个引号称之为“救市”。所以我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叫先秦诸子的“救市”之声。为什么他们要提救世之声,就要弄清楚当时社会出了什么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清楚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祖先,有一个天下观,这个天下观是怎么看的呢?这个天下观认为我们头顶上的是天,脚底下的是地,由于地在天下,所以叫天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似穹庐,笼罩四野。那个穹庐就是账篷,那么圆怎么和方接轨呢?我们古人说多出来的小半圆是四个海,东西南北各一个,号称四海,四海之内的土地就称之为海内,同时也是普天之下,简称天下。所以在古代天下和四海是一个概念。这个四四方方的地的正当中就叫中国,就是中央之国,中心之国,中间之国,简称中国。天下有一个最高的领导人叫天子,他们为什么叫天子呢?因为他是天的儿子。是天的什么儿子呢?是天的嫡长子,就是天的地位最高的儿子,所以称之为天子。天子拥有天下。如果用现代企业的概念来打比方的话,天下在当时就是一家总公司,这个总公司的总经理就是天子,董事长是谁呢?是天,天是董事长,天也是天下的产权所有人,他拥有天下的产权。但是董事长不能直接管理公司,他要委托总经理去管理。天不能管天下,所以他要委托总经理去管,这个总经理就是天子。
 
那么这个委托有没有授权呢?有的,这个授权叫天命。所以我们看电视或者是看历史资料,或者是看皇帝的圣旨第一句话,都叫奉天承运,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就是董事长或者说天的授权。那么董事长也会收回授权,就是发现总经理不合格,他要换届的。但是换届不是通过民主的方式来换的,他收回这个授权,改变授权的动作叫什么呢?叫革命。就是授权叫天命,变更授权叫革命。比如说天下原来是夏人的夏桀不够格,商汤来革命,这叫商革夏命,后来商纣王不够格,周王就来革革命,这叫周革商命。后来周王统一了天下,当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我们的民族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主要生产力就是人。他把土地分成若干块,包括土地上的人民,一起划一个圈,在边境上用篱挖出一个深沟,在沟旁边种上树,这个动作叫做封。他要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这些土地,这个东西叫做建。合起来叫封建。这些人叫国君,也叫诸侯,他们是分公司的经理,然后国君得到土地以后,也不能自己来管理,于是他下面就有了家,管理人叫大夫。那么就是董事长天,总经理是天子,国君是分公司经理,大夫是子公司的经理,这就是西周封建的一个结构。春秋战国的天下大乱是什么意思呢?是大家都不遵守这样的一个制度了。子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开始兼并,你吃我,我吃你,这个吃法是虾米吃小鱼,小鱼吃大鱼。比如说孔子所在的鲁国,三家大夫把鲁国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人民、军队、财税分成四股,三家大夫分四股,但是鲁国的国君没有,这叫侵吞国有资产。还有晋国,他下面有六家子公司,这六家子公司互相兼并,兼并成为三家,就是赵、魏、韩,他自己把分公司分了,自己变成三家分公司。这就是当时天下大乱的情况。这样子一直到战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战国的时候,总公司解散了,就是天下解散了,只剩下十几个分公司就所谓的战国七雄加上一些小的国家。就是一个总公司变成了若干个独立公司,然后再兼并,兼并到最后剩下了一家公司,就是秦国。秦王国把齐、赵、魏等等的王国都吃掉,他吃到最后,秦王国就变成了秦王朝,他就变成了一家公司,变成了垄断经营,他就不再封建了。所以我一直不认为是辛亥革命之前的是封建制,他是郡县制。我们现在一看就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大乱实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资产重组”。由三级分权,层层转包,转变为一家独大,垄断经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而且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就是垄断经营。中国到哪里去找什么联合起来做事情的传统呢?这个真没有。
 
  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当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问题倒不在于当时有什么反垄断法,当时没有反垄断法。也没有谁说这个资产重组和国家兼并有什么不适,问题在于当时诸侯之间的兼并采取的是不正当竞争方式。是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做大做强的。怎么样的不正当呢?也是四个字,就是“巧取豪夺”。要么就是搞宫廷政变,这叫巧取,要么就是搞武装侵略,这叫豪夺。这个结果是天下不堪,使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使当时的诸侯大夫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世道坏了,人心也坏了。
 
  比如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叫合纵连横。什么叫合纵呢?就是山东六国,这个说的是天行山以东的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合纵是他们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办法。合纵的国家龙头老大就是楚国和齐国。因为当时战国的时候有三个超级大国,就是楚国、齐国和秦国。楚国和齐国联合其他的小国家一起对付秦国。楚怀王做了合纵长。这个时候秦国派特使去和楚怀王说,只要你和齐国撕破脸,我就给你600里的土地。结果楚怀王一听觉得很合算,就跟齐国打起来了。然后他找秦国要土地,结果秦国说我只答应给你6里土地,楚怀王勃然大怒,发兵打秦国,结果失败了,然后和韩国和赵国一听说楚国打败了,也来打楚国。这里面几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天下大乱,世道大乱。当时各地的学者就出来了,当时主要是四家,就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儒家和墨家的想法比较相似,他们认为世道和天下出了问题的原因是没有爱,如果我们有爱的话,怎么会有战争、掠夺、欺诈、坑蒙拐骗、巧取豪夺呢?没有爱。所以拯救世道的办法就是爱。这是儒家和墨家的共同观点。不同的在于什么呢?儒家主张说我们主张仁爱,墨家说我们主张兼爱。那么仁爱和兼爱有什么区别呢?仁爱的意思是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兼爱的意思是无差别,无等级的爱。
 
  什么叫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呢?就是按照孔子还有孟子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就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这个叫亲情之爱,这个爱孔孟都认为,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教育,每个人天生都有。是一个人,就应该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爱自己的子女。如果这个你还要提醒,还要教育的话,他就是畜牲都不如,因为畜牲都有这个爱,野生动物都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你是一个人,还需要教育吗?所以这个爱是靠得住的。从这一点出发,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然后从父母开始向上延伸,而且儒家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人虽然不平,但是对等。儒家的特点叫不平等而对等。什么叫不平等呢?就是父母和子女是不平等的,父母比子女大,但是他是对等的。就是说父母要爱父母,父母也要子女。不是说单方面的子女爱父母,父母可以不爱子女,这不可以。父母对子女的爱叫慈,子女对父母的爱叫孝。就是父慈子孝。子女要爱,子女的子女也要爱,又一路爱下去,这就是纵向全爱了。横向的是兄弟姐妹的爱,亲兄弟姐妹要爱,堂兄弟姐妹要爱,表兄弟姐妹也要爱,族兄弟姐妹也要爱,相当于兄弟的同事、乡亲也要爱,这就横向的爱下去了。纵向和横向都爱下去了,如果大家都可以这样做的话,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个主张遭到了墨家的反对,墨家为什么反对呢?因为你这个爱很自私,因为你是从自己出发的。按照你这种爱法,一等的爱给父母,二等的爱给兄弟,三等的爱给子女,然后你再推广开来,由你的父母推广到堂父母——叔叔伯伯,由自己的亲兄弟推广到堂兄弟,表兄弟,你这么一点点推下去,不就像风一样?越吹到尾巴上,风力越小。最大的爱你给了自己的亲人,次一等的爱给了自己的亲属,再次一等的爱给了自己的亲戚,再再次等的爱给了乡亲,再再次等的爱给了不认识的人,再再再次等的爱给了少数民族和洋鬼子。
 
  而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就是对所有人统统都一样的爱。有话直说你爱一个外国人和爱一个中国人一模一样。你不能多爱一点中国人,少爱一点外国人,这不行,那就不是兼爱了。你爱别人的孩子要和你爱自己的孩子一模一样,这就是兼爱。而且从兼爱这个概念里面,墨家推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我们今天可以继承的。怎么推出的呢?就是墨子要大家来兼爱,他要把这个到底讲清楚,因为在儒家看来,兼爱是不可能的。孟子就说,你怎么可能做到爱邻居的孩子像爱哥哥的孩子,爱哥哥的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呢?不可能的。任何人都是爱自己的孩子超过爱哥哥的孩子,爱哥哥的孩子超过爱邻居的孩子,爱邻居的孩子又超过爱不认识的人的孩子。儒家认为人的爱不可以没有差别。有一个墨家的信徒跟孟子辩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说你们儒家不是主张爱民如子吗?爱民如子就是爱人民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请问你一个小孩子他有区别吗?孟子说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你们的意思是有一个小孩子,有一个婴儿在地上爬,眼看就要掉到水井里了,请问上不上去拉一把。大家都说要拉一把,要救这个小孩子。墨家说你看是兼爱吧。因为一个小孩子在地上爬,眼看要掉到井里去的了,不会有人说问一下是谁家孩子,算一算是几等的爱,然后决定拉不拉,这就是兼爱。孟子说不对,这不是兼爱,这是侧隐之心,就是不忍心别人无缘无故的受到伤害,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同情心,怜悯之心,这不是兼爱。孟子说,按照你的规定,我们说中国的男女授受不亲,意思是说除非是你媳妇,你老婆,你太太,其他的女人是不能碰的,不仅不不能碰,这个东西都不能直接交。但是如果你的嫂子掉水里了,你拉不拉一把?大家说拉不拉,得拉吧。孟子说,嫂子掉到水里了,你都不拉一把,你就是畜牲,是豺狼,你得拉一把。但是你能说你拉了嫂子一把,就说我爱嫂子像爱我的老婆一样吗?墨子要推行这种无差别的爱,他要说出无差别爱的意义。
 
  墨子说,我们应该爱别人,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逆人者人恒逆之。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你恨别人别人也会恨你,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你祸害别人,别人也会祸害你。所以帮助别人是双赢,而祸害别人是双输。我们今天提倡的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赢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在墨子那里亦然有了萌芽了,只不过他的原话是爱人者人恒爱之,逆人者人恒逆之。所以墨子的主张是互利互爱。而儒家认为,互利互爱是可以的,但是是有等级和区别的,不可能一模一样。这是两家的观点,我先搁在这里。
 
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谁对呢?当时没有解答。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都没有人执行。没有人执行,因为那个时候都在巧取豪夺。那些在资产重组的过程当中的既得利益者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的。而那些被兼并的又没有话语权。所以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仁爱都没有执行。这个时候就响起了第三种声音,这就是道家,道家是主张兼爱还是仁爱呢?都不主张,道家的主张是不爱。老子有一句名言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是什么意思呢?刍的一个意思是草,另外一个意思是花圈。他是说天地不仁,把天地万物不放在眼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也是没有爱心的,因此把人民群众也不当作一回事,当做刍狗。这两句话是有争论的,有的人认为,这是老子在批评当时管理者没有爱心。我们要问天地是仁还是不仁,自然界有爱心吗?自然界有情感吗?没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们去年遭受了汶川大地震就证明了这一点,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灾后我悄悄的到了灾区,看了很多的惨不忍睹的景象。有的地方一座山,整个的移过去了。道家是主张效法天地的,因此他肯定的说圣人不仁。当然他不是说圣人就可以践踏人民,他是说不要去爱。他的意思是说不要爱,不要恨,再说的明白一点就是随他去。道家主张的是作为领导人你不要管他们,不要为他们操心,不要代替他们,给他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他自然的自己会成长,会自给自足。老子和庄子都认为,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救助的。庄子有一个故事产生了一个成语叫相濡以沫。他说泉水干了,鱼们就来到了陆地上,鱼们互相吐泡沫去救另外的鱼,这叫做相濡以沫。但是老子说,不如相往于江湖也。所以老子说第一级的管理是被管理者仅仅知道上面有一个领导,等于没有。因为不发生关系,那个董事长是不懂事的,理事会也是不理事的。那么他们都很好,很自在,很自如。太上不知有之是第一等的管理。其次第二等是说,领导说我爱人民,人民说我爱领导,领导说我的人民是最好的人民,人民说我的领导是最好的领导,就是互相表扬。第三等是畏之,就是上下互相害怕。第四等是辱之,就是上下互相辱骂。最好的社会是不需要救助的,最好的管理是看不见的。所以他们的主张是不爱,他们的救世主张是不救。庄子说为什么现在天下大乱呢?就是因为有人想治理天下,是谁呢?就是黄帝。他说黄帝救天下还可以,就是黄帝治天下一,他在治天下的时候,提倡大家单纯,这还可以。而到了尧的时候,就是使民心亲。他主张天下充满爱。因为有爱就有不爱,有亲就有疏。到了舜就更坏了,舜治天下使民心竞。他引进了竞争机制,因为一竞争人和人之间变成了对手。而禹治天下的时候,使使民心变,人变坏了。有了竞争就有了斗争,有了斗争就有了战争,最后巧取豪夺,尔虞我诈都出来了。最后的结果是世道坏了,人心坏了。儒家、墨家都跑出来了,蛊惑人心。庄子说你们儒家鼓吹什么仁义道德,你们以为是什么好东西吗?告诉你,那是强盗都有的道德,你们的仁义道德是强盗也有的,你不相信你去看强盗团伙,真正的大强盗,都是有道德的。首先他们判定这一家里面有没有藏着财富,然后去行窃的时候,第一个冲进去叫勇,抢好了以后殿后的叫义,分脏的时候叫仁,而我这次抢夺一定成功,这叫治。所以大强盗都是你们这些仁义道德教出来的。你们规定的这些礼仪制度,你们建立军队,修筑城墙,你们建立监狱,你以为这些东西有用吗?那些小富人家,挣了一点小钱,藏起来,把钱袋看的紧紧的,把箱子锁的紧紧的,我告诉你这叫防小贼。如果说来了一个大贼来了一辆车,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搬走,那个时候他生怕你的绳子捆的不好,到时候掉下来。那么你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所以道家说你不要想救天下,越救越没救,越治没没治。老子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你有身体。如果你没有身体,你还能有病吗?我们还要问一句,我能没有身体吗?所以还得有医生还得去看病。你所是没错,如果说大家都不需要管理是很好,但是能做到吗?他做不到啊,而且社会已经乱成这样了,怎么办呢?所以道家的这一套在当时也是不能实行的。
 
所以这就有了法家。法家认为仁爱、兼爱、不爱都不对,为什么不对呢?是因为你们没有搞清楚,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人和人之间难道是爱和爱的回报的关系吗?难道是爱吗?是道德吗?韩非子说不是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两个字——利害。人和人之间就是利害关系。他说,你看秋收的时候,长工在地里割麦子的时候。地主是怎么办的?地主亲自带着人,带着饭菜酒肉到地里,让长工吃的饱饱的。他是爱长工吗?不是的。第一,他怕长工回来吃饭浪费时间,第二他怕长工吃不饱不割麦子。这是爱吗?这是利啊。长工拼命割麦子,从太阳出来一直割到太阳下山。这是爱吗?不是,这也是利。韩非说有两个老板,一个老板是卖马车的,一个是开棺材铺的,卖马车的人天天祷告说,神啊,让所有人都快点升官发财吧,而开棺材铺的说,神啊,让所有人都快点死吧。你说两个人有道德高低之分吗?不是。因为这里有利。因为人都升官他就会卖马车,人死的多,棺材铺就会有生意。
 
  韩非子还有一篇文章他的思想备内,就是防备你家里人。他说做君子的,一定要防老婆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君子之利太大了,谁都想接班。而且一般的说,一个君主不会只有一个儿子,他有很多儿子。但是接班的,只有一个篮球。这样大的一个利益,那是你死我活的争夺。按照制度,接班人应该是嫡长子,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夫只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妻,其他的都是妾。正儿八经的有继承权利的是嫡长子。韩非说妇人三十而色衰,丈夫五十而好色无衰。按照制度,君王是可以有很多的小妾的,他完全可能在50岁的时候,又娶了一个16岁的妻子,这个16岁的妻子还生了一个小儿子,他完全有可能因为爱小儿子把而嫡长子给废了。那么大长子和大长子的母亲要保住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抢班夺权,怎么样做呢?就是把老家伙做掉。韩非说,这个时候毒药和绳子之类的东西就派的上用场了。而且往后和太子都在君侧,下手是很方便的。吃饭的时候撒一点东西,洗澡的时候,把他按在澡盆子里不让他出来。以妻之亲,子只信无可信,其余无可信。韩非子的结论是人是靠不住的。什么是靠得住的?那就是制度,制度比人可靠。这就是法家的思想,在国外就叫做行政管理学派。法家的主张是用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可操作的方法来管理社会,管理国家。因为人是靠不住的,只能依靠制度。韩非主张把国家设计成一个有着自动运转程序的机器,领导人或者说君主的任务是按一下电纽,启动程序。这就好办了,傻瓜都能办。因为韩非非常清楚世袭的领导人,不可能各个圣明,因为君主是世袭的,聪明的脑子可能生出一个笨蛋儿子甚至是一个白痴的儿子。那么怎么管呢?只有这一个办法。因此法家提出一个口号叫以法治国。这里不是依法而是以法,这里有很多的差别,依法治国的意思是说人治,以法治国就不是人治,人不知而是法来治。
 
  所以韩非说,以法治国,法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所有人都要知道。比如说告诉你在旅游景点乱扔东西有什么处分,这要告诉人家。不像我们有一些地方的管理,管理人员都藏在树荫里,我一个烟头扔下去他就跑出来“10块”,这就不是治理了,这是以罚款为目的的。韩非是说,你不允许什么的告示一定要公开。而在执法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公正。无论他是什么人,他做了好事一定要奖,做了坏事一定要罚,你不能见人下菜碟。
 
  我们这里大概的讲了这个话题。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读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本书。我简单的说一下我最后的看法。我认为诸子都有道理。墨子和韩非,我觉得应该肯定的是他看到了利害关系,墨子和韩非你看到他们刚好是两个极端,墨家是主张为天下人谋福利的,而韩非是只为统治者个人谋福利的,他们是两个极端。但是他们都承认一条就是利害关系。他们都统一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这一点我认为比儒家好,儒家老说不讲利,要讲仁义,要讲道德。这个仁义道德的东西,道家和法家都认为不管用。所以墨家和法家讲利益,讲承认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我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他们不同的在于墨家以利害之道德,法家以利害说制度。墨家说为什么我们要讲道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有利。我同意这个观点,一定要把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其实我们想想这个道理就明白,我们就说舍己为人是高尚的,损人利己是卑鄙的,这个没有问题吧,我估计全世界都赞成。但是我们要想一下损人利己怎么就不道德,你损的是人家的什么?很清楚,利嘛。损人利己孙的是别人的利,如果说别人的利是可有可无的,是不受法律和道德保护的,那别人的利有什么不能损的,怎么就损不得呢?可见别人的利是损不得的。同样舍己为人,舍的是我的利,如果说我的利是可有可无,或者说不受法律保护的,我这个利舍的有什么了不起呢?人为什么要有道德,归根到底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这包括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就包括每个人的利益。所以谈道德不能撇开利益,这是墨家可以肯定的东西。同样法家可以肯定的地方是一定要有制度,有制度的保障,你单靠人治是不行的。当然儒家也有儒家的道理,儒家的道理在哪里呢?他是说再好的制度也要人来执行,制度好人不行,还是不行。孔子说,你用刑法来恐吓,老百姓不敢犯罪,他没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结果就是你管不着的地方我就敢做。你说立法很严密的国家,他也有问题的。比如说美国立法,有屋檐的地方是公共场合,是不准吸烟的,这个大家都做到了。但是我在纽约街头曼哈顿,我看到酒店门口一地的烟头,因为那个地方没有顶,你又没有做一个垃圾筒在那里,那可不就是一地的烟头。同样的全世界也是如此。我在柏林去上厕所,我发现厕所里面也是写了到处都是英文。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儒家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说把儒家和法家的结合起来,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八个字——以法治国,以德育人。以德治国是不对的,道德怎么能治国呢?道德治国就是灾难,肯定是一个灾难。
 
文革就是典型的以德治国的例子,天天开批判会检讨自己,最后怎么样呢?所以治国只能以法,但是育人之能以德。所以我的主张是以法治国,以德育人。那么道家的观点有没有道理,道家的道理就在于不折腾,实际上道家的无为我可以总结为三个字,就是不折腾。但是要讲清楚谁不折腾,我认为是政府不要折腾。因为你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你要对纳税人负责。至于说个人和民营企业,他爱折腾你就折腾吧。一个民营企业他不停的折腾,最后他破产了,他自己跳楼,没有关系。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先秦诸子要抽象的继承。就是把他们当中合理的部分把他继承下来,然后综合运用。切忌一家独大。以前我们都批判儒家,想要打倒孔家殿。我的意思是可以打倒孔家殿,但是不能打倒孔子。我说儒家他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汉代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也不是坏在儒术上,而是在独尊上。我们说现在要搞一个联合的话,首先第一条一定要考虑到利,要大家都有利,不是你吃我,我吃你,而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这个观点一定要扭转过来。因为以前我们中国人总搞不清楚一个道理。就是说蛋糕就这么大,怎么可能双赢呢?你多了一块我就少了一块,他不能多出来啊。他老想的是这个问题。而实际上所谓双赢的做法是什么呢?不是说我们如何分蛋糕,而是如何做大蛋糕。你出一部分力量,我出一部分力量,我们共同把蛋糕做大。这个帐就很好算了。第二个我觉得一定要强调自愿原则。自愿、互利、双赢、共建,走到最后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两个字——和谐,就是一种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可能持续的发展。我想这大概是我们可以从先秦诸子那里得到的一点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