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3000万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来自“平安重庆”建设前线的报告
许大立
今后10年是重庆大发展的新时期,越是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越会有突破、创新,越需要面对矛盾,迎接挑战,化解风险。这一切,都需要筑牢平安重庆的坚实“地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
一、平安重庆解析
1、印着和平鸽的蓝皮书
去岁之暮春时节,笔者受命前往设于市委政法委内的市平安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采访,接待我的莫绍勇处长听我说明来意,浅浅一笑说,“平安重庆”建设刚刚开始,动员部署大会才召开不久,工作任务正在安排落实中,要说成绩,尚需时日,不过你可以看看我们制定的<<平安重庆建设规划>>,就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
他递给我的是一本蓝皮书。书印得很漂亮,封面上,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放飞一群白鸽,让我立刻联想到我此行的主题,领悟到“平安重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建设一个和谐幸福的美好城市,创造一个快乐安宁的生活环境······
然而,当我回到家中,认认真真阅读这本并不算太厚的大书时,我却被它的立意,它的内涵,它的创见,它的科学性所感动,更被它所建立的全新的关于城市平安建设的理论所折服;或者说,它的提出,颠覆了我和所有人对平安城市原有的基本概念,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范畴,使我们的城市乃至全国的城市都在思想,都在思考,以往的平安建设概念和做法将被更新和替代,它大大地拓展了平安建设的内含和外延,必将对中国的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个作家的感想和感悟。
2、从“小平安”、“大平安”到“中平安”
是年六月一个乍雨还晴的上午,在全面开展平安重庆建设工作两个多月以后,我再次来到市委政法委,与市平安办主任陈焕奎有过一次交谈。说是交谈,实质是请教,作为现任市委政法委的常务副书记,陈焕奎兼任着市平安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之职,可谓重任在肩。我和他很熟,早在他任市公安局副局长之时就有联系了,那时他很年轻,属于局领导中的“少帅”之一,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气势如虹;如今的陈副书记50出头,正值盛年,只不过比起当年,显得老成持重,更有政治家的风度了。陈副书记主持了“平安重庆”调研和规划的制定,对平安重庆建设有着寻常人难有的独到见解,他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肯定也是准确深刻的。
我的估计没错,陈焕奎说起“平安重庆”果真是如数家珍,口若悬河。他先从说文解字开始,讲平安二字的由来与出处,讲古人对“平安’二字的认识与理解。他说,《韩非子·解老》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就提到了“平安”。 平安的另一层含义指的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唐代诗人岑参在《逢入京使》诗中这样表述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明代诗人李永周诗《旅中望月》中,用“欲将数行信,无处寄平安”来企盼平安。这就是最初始的“平安”。
平安一词用于形容社会状况时,其含义又有“大平安”和“小平安”之分。小平安主要是指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平安。它关注的重点是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较单一的领域,主要追求的是“治安好、犯罪少”、“人的生命、财产有安全保障”,“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人们对“平安”的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升级的过程。时代的发展为“平安”一词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说社会呼唤和谐,人民企盼平安。这里所指的“平安”,已不再局限于安全领域,而是一个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包括政治平安、经济平安、文化平安、社会平安等,这就是所谓的“大平安”。它所追求的是政治更加稳定,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
你看,行家的论述就是不同,陈焕奎寥寥几句话,就将如今的“平安重庆”定义界定得一清二楚,让你即刻就知道了以往我们理解的“平安”的局限所在。
2008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做出了建设“五大重庆”的战略部署,把“平安重庆”建设提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平安重庆”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部署,我市以市委政法委为牵头单位,迅速成立了“市平安办”,组织开展大范围的调研。
据重庆日报报道,2008年8月,“市平安办”组织开展了两次大范围调研,组织市综治办、信访办、公安、国安、应急办、市委法建办等20余个部门,抽调人员110余人,组成14个调研组,深入区县和部门调研。
期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副市长刘学普亲自带队,先后到合川、忠县、黔江、酉阳、秀山等地开展调研。整个调研历时2个多月,形成了利剑、天网、应急、队伍建设等8个专题报告,共计150多万字。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市平安办”初步提出了“平安重庆”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该年10月中旬,“市平安办”又组织了8个调研组,对“平安重庆”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调研,初步形成了《平安重庆建设规划》和8个工作实施方案及30多个配套子方案。
“老百姓有什么平安需求,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市平安办”负责人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基层调研,他们找到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和直接的利益所在,为制定措施提供了充分依据。
“实施方案中‘消除高空坠物、化粪池和下水道爆炸等安全隐患’这条就是我们在调研后加上去的。”市委政法委研究室负责人说,2008年年11月渝州新城小区发生“叉棍事件”后,调研组走进居民小区实地了解,把消除高空坠物隐患提了出来。
另外,“平安重庆”实施方案中关于到2012年,物业小区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周边报警系统、楼宇电子对讲和家庭电子报警系统达100%,以及严厉打击药品制假售假、“医托”、非法行医等违法活动,保障市民安全用药、放心就医等条款,都是在深入居民小区、医院门诊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经过18次集中研究,召集市级部门12次讨论,才基本确定了“平安重庆”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随后,此征求意见稿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市平安办”先后在30多个部门、40个区县和20多个基层单位及部分群众代表中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经36次修改最终形成。
除《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外,此次下发到各级部门执行的还有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国家安全、矛盾纠纷化解、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法制建设10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前后进行了半年的调研,形成了15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
陈焕奎告诉我,对“平安重庆”建设的定位,也经历了从“小平安”到“大平安”乃至“中平安”的过程。从开始立足治安领域,着重打击犯罪和整治治安秩序的“小平安”,到政治平安、经济平安、文化平安、社会平安的“大平安”,反复研究、论证,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光是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重庆的决定》就前后36次易其稿,反复修改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薄熙来书记数次亲自组织研究,前后不下10次。王鸿举、张轩、黄奇帆、刘光磊、刘学普等市领导也经常组织研究。到底是搞成小平安,还是大平安,争论较大。最后薄熙来书记专门就“平安重庆”的内涵明确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要和老百姓工作、生活直接相关;二是体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语言要便于老百姓理解;三是要有重庆特色,不一定面面俱到。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最终把文化平安、经济平安、工作平安等应该由其他领域来统筹的相当部分内容从“大平安”概念中剥离出来,形成了现有的框架体系。立足于这个指导思想,紧密围绕老百姓的食、住、行等方面的切身安全问题。
我们把“平安重庆”的内涵界定为:实现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使重庆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直辖市。
“平安重庆”包括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等其他重庆建设的部分内容,它是其他重庆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可以这样说,这里所说的“平安重庆”建设,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是因为现阶段对“平安”含义的定位既不是“小平安”,也不是“大平安”,其涵盖范围介于“小平安”和“大平安”之间,这在全国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们冠之以“重庆特色”。
陈焕奎直人快语解释说,实际上我们现在搞的应该是“中平安”。外延太宽了也不好掌握,根据薄熙来同志的意见,我们现在的平安建设集中在社会平安、生产平安和与老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吃住行”平安上面,这是抓住了核心,抓住了要害!
为了3000万人民的幸福与安宁(1)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