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中的心理裂变


阵痛中的心理裂变

              马平川

    作为精神产品的系统化工程——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推荐的,由陕西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连续剧《神禾塬》,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在社会和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神禾塬》是继《庄稼汉》之后,作家王宝成和导演李源联手合作,苦心经营的《关中风情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神禾塬》以关中老农民宋思温和他的两个女婿尤大魁、冯丙南的矛盾纠葛冲突为主线,以三个家庭的生活纠葛和两组爱情冲突为副线,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展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神禾塬》从生活的表层深入农民心理的内核,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农民在改革新旧交替深化过程中生活的变迁和不可避免的矛盾及其艰辛的生活历程,热情地张扬了农民那种用汗水浇灌理想家园,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坚强的韧性和不甘沉沦的意志,有一种沉郁浑厚的力度和不容忽视的审美意蕴。

    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飞速发展,努力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而《神禾塬》中展现的神禾塬却落后、闭塞。还没有从一个“忠厚传家久,仁义叙事长”的文化传统的臼巢解脱出来,仍停留在孕育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初级阶段”。当变革从萌动期发展到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波澜涌动时,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今日新月异的农村形势难以调和,历史的积淀与现实发展的悖逆冲突,农民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和追求,构成了《神禾塬》的艺术思想。

    宋思温作为一位传统农民文化的典型代表,代表着神禾塬老一代农民,既有克己、勤俭的传统美德,又有狭隘的守旧意识。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土地观念和土地情结,这是深入他骨髓和血液的一种民族心理积淀,也是我国农民一代又一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而由大魁、冯炳南作为神禾塬新一代主人,清醒地认识到凭岳父那一准则是无法改变自己和宋村的命运。因而决心重创一番事业。他们从严酷的现实生活实践中按照自己对时代变革的感悟,及时调整农民守旧的生产、生活方式,认为农民不能死困在土地里,农民不仅仅是守着土地。于是,带头领导村民办厂矿企业、搞多种经营,去城市打工淘金,走上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

    宋思温和由大魁、冯炳南两代人同时接受新生活的严峻挑战,宋思温在神禾塬的精神权威和荣耀逐渐被大魁、丙南所代替。旧的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相互撞击中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神禾塬》就贯穿了这样一条矛盾主线,并把矛盾冲突裹挟在这个时代的改革大潮中。冷静地展现了农民在这一转型期的情景:心理深层的反思和迷乱,行为方式的失范与碰撞,以及对新生活的兴奋和奋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农民在生存状态中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追求而导致的阵痛中心理裂变,从而传递出一个重大而多维的社会主题,具有深刻的典型性与普遍意义。

   《神禾塬》虽然和《庄稼汉》在艺术风格上有相承的一面,都是着重再现农村改革的生机和艰辛。《庄稼汉》对当代农民精神世界的探索,虽有所触及,但不够深入;《神禾塬》则不受原来故事人物的约束,在艺术思想上大胆探索,努力向农民心理裂变的深层透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注重了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统一,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深厚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境界。

    面对五彩缤纷的屏幕和风云变幻的文化新潮,农村电视剧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贴近农村的实际生活、贴近农民的心理,真切的把握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遇,真实地抒写农民在改革浪潮的心灵史。才能不断增强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

    这就是《神禾塬》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