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世博”理念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8日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举行“节能减排进世博”活动,向世博会参观者免费发放2万个印有中英文“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和“低碳世博”字样的书签,倡导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低碳生活。(6月9日《人民日报》)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园区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中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也通过展馆展示着他们的“绿色智慧”,带来了最新的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
尽管外国媒体评论说:“低碳是上海世博的最大亮点,上海世博在世博史上将会因为低碳,而留下重重一笔。”但要知道,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利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更何况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因此,笔者认为,节能减排不仅要进“世博”更要进百姓生活。正如世界气象组织展区总代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所说:“当前如何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绿色生活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何况环保、低碳也并不是高深的课题,很复杂、很难做到的,相反,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就可以做到。比如随手关掉不用的电脑、少用空调多开窗、尽量不用塑料袋、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也深有感触地说:“环保要落实到生活细节,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能奏效的,有更多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不再是环保局一家单打独斗,“低碳”才会更有前途。”
盛典,是人类的节日,利用盛典传播主流价值观,事半功倍!但愿“低碳世博”这种理念能不断地得到延续,能给人类文明带来重大转机,能让每一位参观者在参观世博的同时体验节能的先进理念,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最终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