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的“新”
新《三国》刚看几集,我就给《三国演义》总导演发条短信:“貂婵够老不够美,曹操够痞不够奸更难说雄,王扶林臭老头儿的三国可以称经典了。”
“王扶林臭老头儿”是好友间调侃,王导演夫人从我这儿学去照样叫。
王导演马上回条短信,说他也在看,但没说有什么看法。
看几集就不以为然,其实是教书匠毛病:认为改编名著最好一个字别动。
有一年中文系77级学生回母校聚会,我对杨争光说:“你做《水浒传》编剧,给高衙内做绝育手术,叫李逵跟个女的挤眉弄眼儿,你叫你老师的脸往哪儿搁?”杨争光在山东大学读书,《水浒传》是我讲的。《水浒传》前一章讲《三国志通俗演义》。
尽管不以为然,对新《三国》还是好奇,得空就看,真有不少“新”哪。
不该有爱情的有了爱情
貂婵在《三国演义》里是干什么的?忧国忧民,主动要求替王允实施美人计。她既不爱吕布更不爱董卓却假装既爱吕布又爱董卓。三国女性只不过是男人政治棋局中的棋子,是男人可以随时脱换的衣服,甚至是男人的盘中餐。貂婵是汉代“邦女郎”,是演007大片不是演《魂断蓝桥》的,她心中哪有爱情的位置?新《三国》里,貂婵跟吕布不仅一见钟情而且相亲相爱,不仅相亲相爱,貂婵还为吕布而死。这是不是太“新”、太21世纪化啦?
该聪明的不聪明,该仁义的不仁义
《三国演义》写人有著名的“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在新《三国》里,诸葛亮借东风之后能逃走,是因为小乔救了他。假如没有小乔,诸葛亮早成周瑜的刀下鬼了。借东风的诸葛亮憨憨的,逃跑路上,傻愣愣的,这还是神机妙算的孔明吗?看到这里,我想起十年前发表的短篇小说《小乔初嫁了》,我的小说写对赤壁之战起决定作用的是小乔,小乔为诸葛亮离魂,诸葛亮把小乔(的灵魂)拐跑了。很多朋友说好玩,怎么没人向高导演推荐这个情节啊!
在《三国演义》里,华容道冒死义释曹孟德的是关羽,讲仁义的是关羽,讲旧情的是关羽,曹操是那个死乞白赖求关羽放掉自己的奸雄。新《三国》里,曹操却怎么也不肯叫关羽放掉自己,大叫着“我走了你怎么办?”被其部下像拖死狗一样拖离华容道。原来奸绝的变成义绝,原来义绝的倒粘粘乎乎。更有甚者,刘备要到东吴招亲,“义绝”的关羽竟然怀疑起诸葛亮来,担心诸葛亮篡党夺权,毛张飞也跟着关羽耍小心眼儿,倒是在长坂坡摔孩子邀买人心的刘备仗义:你们再怀疑军师,我把耳朵捅聋了!原来仁义的不仁义,原来虚伪的倒仗义,岂不是也特别“新”么?
该渲染的不渲染,无中生有的大加渲染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重头戏,也是老版三国重头戏,在新三国里,不到一分钟。而“曹操失爱子(曹冲)”是《三国演义》根本没有的,新三国却整整演了一集。说实话,单独看这一集,除了“才高八斗”的曹植傻得过分,其他编的、演的都相当好看,颇有点儿新鲜之感,再加段曹冲秤象就更好玩了。
由此想到:重新改编名著,有点儿出格,有点儿“新”行不行?我觉得,编剧和导演可以尝试,学者也该多加宽容。新三国尽管令我这个教《三国演义》的不习惯乃至不舒服,但仍可“姑妄观之”,不必将导演和主演骂得肉都不中吃。朱苏进是当代有影响的军旅作家,高希希是当代有影响的导演,新三国主演多是有影响的大腕儿。他们众擎群举,有人编剧,有人导演,有人出钱,有人出演,给当代观众奉献一台新视角、新观念的“新《三国》”,有何不可?实在不乐意看,回过头去看王扶林导演的老版《三国演义》或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算了。
何况,当年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不也颠覆了许多历史事实?草船借箭原本不是诸葛亮做的。移花接木,罗贯中做得,当代人做不得?当然啦,希望做得尽量符合常识。
知道新版《红楼梦》是87版总导演王扶林帮助推动上马时,我曾跟王扶林导演聊,王导演洒脱地说:世界名著都经过多次改编,《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不应由我一锤定音。
我欣赏王导演的长者风度。
发表于2010年6月9日文艺报影视评论版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