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 6月9日,北京市七成以上的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线。12.8%的职工反映,五年来未涨过工资。
根据卡诺定理得出,对任意循环过程都有熵增加原理: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
因此,现在是加工资最好的时节。就像看足球世界杯每个人都有各得其所。虽然加工资有n项理由,劳动报酬占GDP过低,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下降,工资的增幅小于生产率的增幅,扩大内需…。
但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已是大势所趋,且将成为一种常态,传统上依赖廉价劳动力创造利润的企业,必须在转型升级或结束业务之间做出选择。
对此,专家对人人涨工资有不同的态度:
反对方:涨工资会引起通货膨胀。经济学有“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理论,即工资上升推动成本和价格上涨,价格连续上升导致通货膨胀预期,进而推动名义工资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
支持方:难道通货膨胀就不能涨工资了吗?“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现象在中国并不像在欧美国家那样明显。以1997年-2007年为例,中国工资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只有0.08,可见两者之间并不必然构成充分必要关系。加薪并不一定会带来明显的物价上涨。企业仍然有办法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中国人工资状况也无法一概定论。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调工资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因为较高的人力成本而出现倒闭潮,进而影响到就业。也就是一部分涨了工资带动了另一部分人失业,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这与涨工资的宗旨相违背。
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主持节目,谁处理好涨工资与企业成本的关系,就可以得诺贝尔奖。
其实很容易得到这道题目的答案:
实现的方法:一、国家直补。二、减高补低。三、增加工资减少利润。四、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同步增长。唯有第四种既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也不会使企业倒闭。
工资根据不同的企业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众多经济学者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想得诺贝尔奖并不简单;人人涨工资,需要“三位一体”:
“三位”决定了工资的整个体系:
一是最低工资保障标准。1994年国家下发《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各省、市(地)可以根据确定最低工资的综合因素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向上浮动,合理确定本地(市)最低工资数额。
二是实施工资指导线。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引导企业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增长幅度。
以浙江省为例:1、正常发展、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基准线为8%,并妥善安排好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2、经济效益有较快增长的企业,企业货币平均增长上线(预警线)为12%,是企业工资增长的最高限额,不得突破。3、企业货币平均增长下线为实际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但企业支付给提供正常的劳动的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是实施工资指导价位。这是国家行政部门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低、中、高三档的工资价位,用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关系,调节劳动力市场价格。
“一体”决定了工资决定和制衡机制。
2000年国家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维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资双方的共同利益。未建工会的企业,要通过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将此纳入其中。
目前,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工资决定机制正在继续向前推进。
在这样情况下,人人都能够涨工资。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