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戴姆勒”,盛名之下尽显虚荣之心


By lain chen

 

    近日,号称“世界上最年轻的汽车公司”比亚迪,与“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就电动车及零部件合作订立谅解备忘录,并计划联合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品牌电动车。

 

    虽然签字活动没有邀请记者,没有邀请任何媒体参加,但这并不妨碍媒体朋友们拿到比亚迪的新闻通稿。低调不失影响力--犹如影视圈,总是搞不明白男女主角为何只有在影片上架前才会搞点绯闻一样--至少现在看来比亚迪的内心是不甘如此低调的。

 

    “比亚迪·戴姆勒”,对于底气略显不足的中国汽车企业家而言,单单这一名号足够王传福兴奋好几年,当年股神巴菲特买了比亚迪几只股就已经被满中国热炒,况论牵手戴姆勒?

 

    很显然,牵手戴姆勒这样的消息已经从王传福传递到整个行业,通篇的报道,兴奋之情流于言表,甚至部分砖家开始忘乎所以、开始目空一切。貌似王传福的电动力技术让一直高傲的德国戴姆勒也不得不低下头颅寻求合作。

 

    兴奋,当然有兴奋的理由。可以看出整个被媒体朋友们称为“定时炸弹”的爆炸性消息吸引之处大致有三:1、纯电动力技术;2、50:50的股比;3、戴姆勒;

 

    而实际上,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或许兴奋过头了!

 

    一、比亚迪·戴姆勒只是个技术中心

 

    据介绍,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亿元人民币。6亿人民币折合欧元大概6000万不到,再看看与日产、雷诺抱团前的戴姆勒市值已高达377亿欧元。而5月28日,国产奔驰E级长轴距版轿车正式下线,在下线仪式现场,蔡澈宣布:“我们将在北京奔驰投资2亿欧元,用以建设产能达到10万辆的发动机工厂。该工厂将向北京奔驰及福建奔驰提供发动机,满足国产需要。工厂最快2013年投产。”

 

    单从资本投入上,可以看出所谓的“比亚迪·戴姆勒”也只不过是蔡澈先生众多投资项目中的一项,投资规模甚至不及北京奔驰的发动机工厂。在能源先行的中国市场,在并不明朗的电动技术问题上,现在抓住比亚迪一起无疑是明智之举:一旦电动车技术失败,投资本不影响戴姆勒的运营;一旦电动车技术成功,借势电动车大幅度产品升级,也不至于在战略层面落后。

 

    由此,甚至可以揣测出,比亚迪牵手戴姆勒的新闻之所以低调,而在于合作方蔡澈同学并不想高调。截止今日,看得出都是比亚迪单方面的兴奋,“戴姆勒.奔驰技术合作伙伴”的标语一早就出现在比亚迪的官方网站上,而奔驰方面却依然静悄悄。

 

 

    二、比亚迪·戴姆勒,技术合作还是技术剽窃?

 

    用王传福先生的话说: “与戴姆勒公司一起,我们在发挥双方优势并创立电动汽车新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行动计划。我们将共同努力,尽早将这款新型电动车推向市场”。

 

    在品牌定位上,该新品牌将由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共同注册及拥有,区别于现有的戴姆勒奔驰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Smart、迈巴赫)或比亚迪品牌。

 

    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未来规划蓝图。

 

    但是,比亚迪·戴姆勒的最终合作层面能够走到哪一步却是未知数,双方虽说品牌互补、技术互补、市场互补,但有一点很关键:同时奔驰、比亚迪仍然会继续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在双方均不能完全放弃自身已有的战略规划,各自均是试探性的投入之大环境下,比亚迪·戴姆勒合作的诚意究竟几何?合作最终目标在哪里?抑或双方仅仅都是各有所需?相互利用而已?

 

   比亚迪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全部拿到合资公司吗?戴姆勒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全部支持到合资品牌吗?

 

    蓝图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比亚迪·戴姆勒,技术合作还是技术剽窃?笔者甚至有些担心王传福在被蔡澈同学恭维之下会经不住诱惑,将积累许久的核心铁电池拱手相让。若是,看似比亚迪占了便宜却吃了哑巴亏。

 

    三、品牌塑造切莫拔苗助长

 

    虽然比亚迪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实现汽车销量翻番增长,成为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新锐品牌。但在品牌打造方面,戴姆勒无疑是其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功典范,比亚迪愿意拿出自己的绝杀牵手戴姆勒,除了技术外,最重要的是高端品牌影响力。

 

    在固定人的思维中,能被豪华品牌看上的东西至少是不差的。这或许是比亚迪一直期望热炒的事件目的之一。但,改变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仅仅试图通过牵手戴姆勒提高自身品牌无疑有些过于理想。

 

按比亚迪的思维,比亚迪牵手戴姆勒是试图形成多层次的品牌体系,在金字塔尖,让全世界消费者记住的可能是它的新能源汽车,但在着力发展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仍需要继续发展。但是戴姆勒、新品牌、比亚迪三个品牌之间的定位和品牌差异化在哪里?显然还未清晰。

 

    戴姆勒之所以是戴姆勒,奥迪之所以是奥迪。。。品牌的成长和认可绝对需要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寄托。对于未过十年的比亚迪来说,与其找品牌成长的捷径,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给品牌注入活力,踏踏实实的理清自身管理问题,踏踏实实提高产品利润和效率。完善整个汽车产业链。

 

    近几年,比亚迪高速发展之余,更应当深度反省。否则快速增长的背后将是快速倒塌,曾经的“三株”“中华鳖精”均是如此。

 

 

   “比亚迪·戴姆勒”,盛名之下尽显虚荣之心。不知王传福是否已飘飘然,但近来诸多媒介舆论已经透露出一丝丝飘忽,有些把持不住。那种感觉犹如丑女人嫁入豪门的兴奋,殊不知,新郎哥贪图的或许是丑女人头上戴得那颗夜明珠罢了。

 

    “比亚迪·戴姆勒”,中国汽车市场需要的不是虚名,而是踏实的进取精神。如果这仅仅是比亚迪的炒作之手段,那倒是万幸!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年评论员陈炼)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