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与断想”(1):
《拉达克:鸦片战争遗事----在克什米尔的中国故土》
(一)克什米尔的中国故土
我们经常谈到印巴冲突,谈到克什米尔问题,中国人一般仿佛都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似乎这是仅关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事,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仅有印巴纠纷,也有中印纠纷,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不能也不应置身于事外,也是有发言权的,不是有一点点发言权,而是有很大的发言权,这个发言权的立足点便是拉达克。
克什米尔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主土地之一,其结果无非是或划入他国版图,或当地民族自决建立新国家,或两者兼而有之,反正,像印巴两国以实际控制区方式占有,并不符合国际法,也不为邻国与世界各国所承认,尽管印巴之间为此几度兵戎相见,仍不见分晓,但迟早克什米尔问题要有一个了结。但是拉达克却不在无主土地之列,故其解决方式既不属于划入他国版图,也不属于民族自决,而是结束印度非法控制、主权回归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作为故土拉达克的所有人,还是作为克什米尔、印、巴之主要邻国及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不应毫无作为的。
我们经常讲中印东段边界存在重大争议,即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藏东南地区被印度非法占领(被其非法命名为阿鲁纳恰尔邦),但实际上,中印西段边界也同样存在重大争议,其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印东段边界的争议,而这块地方目前也主要被印度非法占领、非法控制,其地点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小西藏之称的拉达克。对此,中国应当主张权利,我们不仅要收回藏东南地区领土,继续保有南疆阿克塞钦地区,还应对藏西拉达克地区原中国领土提出领土要求,收复了这部分领土,新藏公路就可改走喀喇昆仑山口,使之变得便利,可保证常年通车,即从南疆通过喀喇昆仑山东麓海拔较低大峡谷地带,经列城至狮泉河入藏,到达西藏阿里地区。
改编自张爱玲短篇小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声称在印度取景拍摄,其实是在拉达克——中国的故土!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以西、新疆和田的阿克赛钦地区以南的广大区域,目前主要在印度实际控制区克什米尔地区的一部分,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主要包括列城(古名拉达克)及其周围地区,拉达克传统上还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巴尔蒂斯坦。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两大世界最高的山系,从南北两面将其夹峙其间,几乎平行的拉达克山脉和札斯卡山脉又从中横贯,无数雪山托起这片平均海拔3000~6000米的高地,大部分居民居住在3000米的印度河上游的山谷里。
在历史上,拉达克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面积为4511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半个浙江省,是藏族传统居住区,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语言、文化、宗教与西藏相同,人口约26万,通用语言为藏语(拉达克方言)和乌尔都语,多数奉信藏传佛教,少数奉信伊斯兰教。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过去的英属印度、今天的印度对该地区的占领、控制与管辖。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西段战场就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与中国新疆、西藏交界区处,1962年10月23日-27日,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西北的巴里加斯、狮泉河河谷、班公湖地区,歼灭印军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七营,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在环境、气候异常恶劣的情况下,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收复部分领土。1962年11月18日,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的班公洛地区,印军向驻守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我军反击,入侵印军据点全部清除。
2009年11月30日,《印度快报》刊出“拉达克公路因为中国军队反对而停工”的报道,声称“由于中国军队的反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已停止修建拉达克公路”。就此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第二天即12月1日表示:“中印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共同努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不应忘记这块属于中国领土的拉达克。
(二)拉达克史
1.中国西藏藩属
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族的达鲁人,公元1世纪,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兴起于青藏高原,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在吐蕃政权正式建立前后,拉达克地区为吐蕃所征服,成为其组成部分之一。
841年,吐蕃达玛赞普死后,吐蕃贵族们分别挟持达玛遗腹子欧松、大妃养子永丹,连年争战,争夺王位,统一的吐蕃政权瓦解。其中,欧松据有山南地区,905年,欧松被人毒死,其子贝考赞逃到日喀则,923年,贝考赞又被平民起义军杀死,之后,贝考赞长子扎西孜巴贝占据江孜地区,次子吉德尼玛衮占据阿里、普兰地区。而吉德尼玛又让其三个儿子分据各地,长子班吉衮据拉达克地区,次子德祖衮据古格地区,三子扎西衮据普兰地区,后分别建立了后吐蕃王朝的拉达克王系、古格王系、普兰王系,藏史统称为“拉堆三衮”,成为西藏西部三个地方割据政权。
而以班吉衮为始建立的拉达克王系,在以今克什米尔的列城(古名玛域、拉达克)为中心,由于大量藏人涌入,拉达克随之藏化。西藏经过400多年的分裂后,至13世纪最终统一于中国元朝,而拉达克是当时中国元朝领土的一部分,元朝对其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直接管理于今西藏地方所置的“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属“纳里速古儿孙元帅府”,设元帅二员。纳里速古儿孙,即藏文“阿里三围”的译音,包括玛域、古格和布让,即大致相当于拉堆三衮所封之地。
明朝继元朝之后,统治西藏地方,1375年,在阿里三围正式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明末,西藏阿里三围之一的玛域(此时称拉达克)受到兴起于印度西北、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的侵扰,一度为其所控制,成为其藩属,部分人因而转信伊斯兰教,而拉达克还占领了藏西的古格、日土等地。不久,西藏地方政府联合蒙古准噶尔部军队进攻拉达克,莫卧儿帝国军队亦介入其中,1683年,蒙藏联军攻克列城,使拉达克王屈服,之后,拉达克与西藏举行谈判,拉达克王被允许保留部分王权(一直持续至今),拉达克仍为西藏的藩属,但拉达克将所占的古格、日土等地归还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拉萨进贡,双方重开贸易。由此,拉达克重新成为西藏的藩属。
1716年,清康熙帝派军入藏,平定准噶尔部对西藏的侵扰,并派官员驻藏。雍正时,西藏地方政府加强对拉达克的管理,使之重新纳入了中国西藏的版图,拉达克成为受清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1829年,拉达克王奉清廷驻藏大臣密令,截捕逃至拉达克的新疆叛匪张格尔等人,受到清廷恩赏。
归而言之,拉达克在9世纪以前属吐蕃政权的一部分,13世纪,拉达克作为西藏的一部分统一于中国元朝,除明末清初一段时间外,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拉达克都在中国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西藏-森巴战争
英国殖民印度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过程中,对拉达克等藏西地区日益关注,东印度公司积极派人搜集拉达克情报。
1834年,英国支持克什米尔西南部旁遮普邦(Punjab)的锡克王国(Sikh)查谟土邦(Jammo)总督、森巴人(又称道格拉人)古拉伯·辛格(Gulab Singh)派兵5000名突然侵入拉达克。拉达克王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未果。1835年,森巴军击溃拉达克军,攻抵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拉达克王被废黜,拉达克沦为查谟土邦的附属国。但拉达克人不断反抗,在森巴军1839年第四次入侵拉达克后,查谟土邦的统治才相对巩固。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
当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清军正与英国侵略军进行鸦片战争,为配合英军主战场,1841年5月,古拉伯·辛格又一次派兵6000多人向中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西藏阿里地区发动侵略,其军构成包括森巴族人与部分拉达克人,藏军和西藏民众英勇反抗,藏文史称为西藏-森巴战争。
西藏阿里地区承平日久,防备松懈,侵略军接连得手。当时,清廷在东南沿海前线吃紧,无暇西顾,故藏军成为主力,其军官由清军机处任命,有不少满人、汉人,士兵多为藏人,军械、军粮由清廷提供,军事行动由驻藏大臣指挥。得知藏军反攻,侵略军乞和,被清驻藏大臣孟保拒之,而西藏各阶层不畏艰险,赶在大雪封山前将粮饷运到前线。1841年12月,藏军冒着风雪严寒,发动反击,接连取胜,诛杀侵略军主帅,侵略军全线崩溃,只有1500人逃脱。到1842年3月,藏军收复全部阿里地区,击毙侵略军1500余人,俘虏森巴兵和被逼参战的拉达克兵共836名,这些俘虏大多不愿返回,其子孙今天仍居西藏。
1842年4月,藏军推进至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人发动起义配合藏军,并通过西藏地方政府提出回归中国的愿望。但是,查谟土邦及其宗主锡克王国都派出重兵介入,双方死伤惨重,形成对峙局面,最后藏军败退。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署《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主战场的战事结束。184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与森巴人代表、拉达克人代表在列城达成停战协议。协议要点为:双方停战,各守旧界,承诺不使用武力改变;重开贸易;拉达克王后和两个王兄从西藏返拉达克,拉达克照旧向西藏朝贡。
这一协议,使西藏地方政府未能将森巴人逐出拉达克,却失去了对拉达克的实际控制,仅维持对拉达克宗主的虚名,这为日后英国直接侵略拉达克留下可乘之机,尽管如此,西藏地方政府也未承认拉达克归森巴人管辖。从法律层面看,这仅是一份停战协定,而非划分边界的条约,而约签字双方的代表仅是各自地方当局代表,也未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批准,法律效力有限。所谓维持旧界,仅指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的阿里地区,与作为中国西藏藩属的拉达克王辖区之间的中国内部行政边界。
3.鸦片战争遗事
森巴人与锡克人在侵略拉达克、阿里过程中军力大损,1845年,英国乘机发动对锡克王国的战争,锡克王国被英国实际控制,而古拉伯·辛格统治的道格拉克什米尔大公,则在1846年被划为英属印度的藩属土邦。而拉达克则先被并入道格拉土邦,后为克什米尔公国占领,19世纪70年代,英国取得了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即随同被占,因此,从西藏-森巴战争的结果看,英国最终摘了拉达克的“桃子”。1947年,印度独立,拉达克地区随之被印度实际控制。
解决了锡克王国与克什米尔土邦问题后,英国就想继承森巴人的侵略遗产,通过与中国签署正式条约的方式,把对拉达克的“保护关系”合法化,并废除拉达克向中国西藏的朝贡制度,并限制道格拉克什米尔大公的发展及与西藏贸易的利益。1846年,英属印度总督哈定通过第二任香港总督德庇时,向清朝两广总督耆英转呈了要求在西藏、英属克什米尔划界并通商谈判的提议,同时,驻藏大臣琦善亦收到哈定转来的同样内容的信。1847年2月11日,道光帝降旨,指示琦善:与英国的关系,以现有条约(即《南京条约》)为准,其余一切拒绝,维持西藏、拉达克旧界,不与英方划界;对英交涉由耆英在广东统一办理。耆英随即以“西藏本有定界,毋庸再勘”,驳回英国要求。
然而,英国竟然单方面组织划界委员会,在没有征得中国西藏和克什米尔土邦同意的情况下,以分水岭原则划出了若干点,清廷拒绝与英国划界,从而避免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损失。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过拉达克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更没有承认过拉达克属于印度。几十年后,英国又在藏东南地区故伎重演,又以分水岭原则抛出了麦克马洪线。这便是中印边境东段、西段纠纷的源头,殖民主义英国是始作甬者,可谓是前朝恨事、鸦片战争遗事,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香港行使主权,当年鸦片战争强加给中国人屈辱的一页终于翻了过去,那么,鸦片战争的另一个产物--拉达克却很少有人提及,应当相信,拉达克终有一天会回归中国。
而始料不及的是,一百多年后被殖民的印度一旦挣脱殖民牢笼后,在边界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却是完全继承了殖民主义英国的衣钵,十分令人作呕,因此,中国对藏东南、藏西的领土更应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4.克什米尔问题
二次大战后,夕阳西下的大英帝国不得不让印度独立,英国人走了,作为麻烦制造者的殖民者留给南亚次大陆的纠纷点一大堆,这其中最“亮”的纠纷点是将南亚次大陆分成印度、巴基斯坦两部分,中间留了个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拉达克问题则隐含其中。
1947年,印度独立时印巴分治,克什米尔王公宣布加入印度,但因克什米尔穆斯林居民居多,在印军驻入的同时,巴军亦进入,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印巴冲突。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了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已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四场战争,即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和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的卡吉尔战争,时至今日,尚看不到止兵息戈、铸剑为犁的前景。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并基本奠定了双方对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的范围。当时,联合国有决议,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双方在公民投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而克什米尔地区有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受到印、巴的共同反对。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双方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而卡吉尔战争却使核战阴云笼罩克什米尔,而这个卡吉尔是四场战争均涉及的战场。目前,克什米尔地区的态势为: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巴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
而位于印控区的拉达克,最终被并入印度所谓的“查谟和克什米尔自治邦”。1979年,拉达克被分卡吉尔和列城两个行政区。1989年,在拉达克,爆发过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和骚乱,之后,拉达克地方政府要求从克什米尔邦独立出来,1993年成立了拉达克自治委员会。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有部分藏人进入拉达克。1962年以前,中国建成了新藏公路,穿越了阿克塞钦地区,使自清末以来未能有效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重新回到中国的有效管理中。中国还建设了喀喇昆仑公路通入巴基斯坦。在此期间,印度建设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
对于拉达克,中国曾试图在克什米尔争端中,保持中立和局外人的角色,希望通过和平谈判,与印、巴双方确立克什米尔部分与中国的边界。可是,印度却完全认同并采用殖民主义英国的立场,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故遭到中国的驳斥。印度却也理会当时中国政府的谈判呼吁,却无理要求并派军队进占中国领土阿克塞钦地区,并在拉达克地区的班公湖一侧巡逻,最终导致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并以印度失败而告终。1963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谈判确立了相关边界临时协议,双方都在领土问题上作了让步,这样,印度就歪曲声称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形成了所谓的“中控克什米尔地区”。
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中国故土拉达克仍被印度实际控制。
巴基斯坦表示,克什米尔印控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则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声称包括1963年中巴签署的边界临时协议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对克什米尔巴控区,则援引印度宪法,认为是印度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