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真是开发商的好伙伴


国土资源部22日明确要求,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国土资源部将于4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各地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将加大计划落实情况检查监管力度。(3月23日《新华网》)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说法,离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公布时间也就剩十来天的时间了,可凭什么不允许地方在这十几天内出让住房用地呢?难道地方政府在这十几天的时间内,有可能大量“卖地”吗?

国土资源部应该明白,如此急刹车,会给市场传递“土地政策瞬息万变”的信息,让开发商增加“有地不慌”的心理,刺激着土地市场下一轮更为血腥的拼杀,客观上给本已火爆的土地市场,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此外,这样的临时措施,还容易让社会误读中国的土地政策,难道土地供应要收紧?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还透露了今年土地投放的具体指标。贠小苏指出,要明确并适当增加总量,要按照制定的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或提供城市居民住房调查统计情况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年度房地产用地供应总量。在今年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后,统筹新增和存量,以前五年平均年均供地量并适当增加。

就全国而言,前五年的土地供应量是逐年提高的,而如果按照前五年平均供地量计算,决定今年的用地量,那今年的指标一定会比去年还少,即使适当增加,开发商也还是照样饥渴。也就是说,土地管理多年来实行的“饥饿型投放模式”,在今年将依然被延续,土地价格也将还会不断攀升。如此以来,房价是提高了,可政府的土地收益也增加了。笔者倒是在想,国土资源部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也很像开发商的最佳合作伙伴。

土地价格助推房价,那是肯定的。前几年,国土部和住建部还就“房价推动地价涨”还是“地价助推房价涨”争论不休,其实这完全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争论毫无必要。虽然我们也知道土地出让需要计划性,况且还有一个“18亿亩红线”的限制,但土地的供应量在一个时间段内也应该是有计划的,长远的用量也一定是相对固定。可目前的土地供应政策,是让开发商长年“吃不饱”,一直处于“饥饿”状态,这就犹如奸商的囤积居奇,土地价格当然会年年攀升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开发商“一次吃够”,后面也就不会对土地那么渴望了,土地价格也就不会大幅度上涨。

也就是说,土地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土地的提前供应,来解决房地产商长期以来的土地“饥渴”问题,进而解决房价上涨过快问题。

除了“提前供地”以外,国土资源部作为土地的主管部门,最需要做的,应该想办法让土地走集约化、节约化之路,目前应该通过政策措施遏制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尤其要尽快修改“闲置土地”概念,让已出让的土地,尽快变成商品房,而不是让开发商坐地生财。

如果国土资源部能够强势出击,以政策强令缩短土地的开发周期,限令已出让的土地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完毕,新增用地的开发年限最高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限,开发商“买地”热情就将会得到遏制,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将很快增大,房价一定会回归理性。


我的相关文章:
 

尽快修订“闲置土地”概念,以遏制房价飙升
“国十一条”以遏制投资调控房价,是舍本求末 
“国四条”未提治“捂地”,令人遗憾

国土部“闲置土地”概念,是怂恿“囤地”
房价暴涨,源于捂地,根在行政不作为
治捂盘不如治捂地,房产调控渐入佳境
房地产:冷眼看新政
新闻链接:
国土部:各地住房用地计划公布前不得出让住房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