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曲 婉转悠扬
——重读再赏耿丽娜的《夏日夜曲》
作者:东北千里草
这是继《春日夜曲》之后,又一首充满才气的力作;诗人采取虚实相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命运,起到了景虚情实,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个初夏的夜晚,在月色笼罩的荷畔小亭,诗人慵懒着,或倚栏凭眺,或蹙眉凝思;眼前是片片青萍,耳畔是阵阵蛙鸣;晚风习习,掀衣入怀;周遭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夏日的温馨;此时,诗人心旌摇曳,思绪万千:家乡的河滨,童年的伙伴,和那些蒙蒙胧胧渐远渐近的往事,都荡漾在心间:有甜蜜的,也有酸楚的;有自嘲的,也有自信的;有此时的,也有彼时的;真可谓五味杂陈、忧喜各半。
一轮满月渐高、渐亮,借着月光,遥望苍穹:长天一色,群星璀璨;面对良宵美景,一种思乡之情,在诗人心中悄然而生:都说月缺伤情,其实月圆也伤情;从古到今,月圆月缺,都是国人眼里的悲欢离合;月圆而人缺的滋味,别说一个多愁善感的女诗人,就是常人有时也会潸然泪下;而游子思乡,也只能“欲说还休”了;幸好月宫里的那棵婆娑桂树,还能慰藉诗人的心灵。笔走至此,让我想起了毛泽东在《虞美人》·枕上,写怀念离人杨开慧时的两句诗:“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写尽了离别之苦。
人生漫漫,命运扑朔;彩云逐月,多像我追逐希望的生命;星月穿空,多像我如烟的往事;银辉无言,多像我丝丝柔情;水晶细密,多像我如润肌肤。时光荏苒,一抹凉风从竹林中缓缓吹来,而那舞动的叶儿,却象童话里的精灵;而那久违的《二泉映月》,又在脑际回响,于是操琴运弓演奏一曲:让音乐和水波、让水波和心声,让心声和天籁形成共鸣吧!想着阿炳的身世,拉着他那舒缓悠长而又凄美感人的《二泉映月》,就像倾诉一段夜与月的的故事;但谁最懂这情深意厚的韵律?也许是那偶然飘过的流星吧?!
《夏日夜曲》,婉转悠扬;唱出了诗人的心声——欢乐与忧伤,情感与胸襟;是一首现代版的《春江花夜月》,读之:余味无穷,三日犹存。
附:夏日夜曲
作者:耿丽娜
悠悠夜色笼罩荷畔小亭,
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温馨。
阵阵蛙鸣清脆悦耳,
循声细望却只见片片青萍。
慵懒在静寂的亭栏,
任清风拂动我缀花的衣襟。
银河闪烁在无边的天穹,
让我忆起童年嬉戏的家乡河滨。
圆圆的月儿悬挂在长天浩宇,
桂树的婆娑慰藉着游子之心。
逐月的彩云叙述着生命之旅,
如烟往事穿越星际的安宁。
无言的银辉沁入丝丝柔情,
肌肤浸润如细密的水晶。
一抹凉风从竹林中缓缓吹过,
叶儿舞动若童话中的精灵。
持琴运弓奏响久违的《二泉映月》,
水波微澜激起心房的和鸣。
舒缓而悠长的乐音,
倾诉着夜与月永恒的幽清。
谁最动情于这情深意厚的乐章,
可是那偶然飘过的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