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调控政策回暖势在必行


 喻海文先生http://blog.soufun.com/7595425/10016608/articledetail.htm写的一篇文章,很有见地,在此转抄,用以学习:

 

紧缩货币政策随时转向

   2010年2月8日,我写到,“鉴于国际经济形势和管理层当前推行的货币政策,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和消费不会那么乐观。人们知道,中国经济要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改变以投资为主、消费为辅的增长方式;人们也知道,不能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把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切换成消费,调整经济结构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时势不等人。如果,2010年上半年GDP增长减速,失业率上升,央行最终还是要拧开银行信贷的水龙头,紧缩货币政策将被暂时搁置,现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无法得到严格的执行。经济数据越坏,包括加息在内的紧缩政策就越无法实施。”(参见《紧缩货币政策难以持续》)

   温家宝5月中旬在天津视察时表示,必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道。温家宝重申,由于国内外形势仍极其复杂,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17日,胡锦涛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各国应继续实施当初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性举措。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清晰地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转向变数陡增。由于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演进,各国救市政策的退出必将缓行。中国实质性的紧缩货币政策将要发生改变。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2009年中国的投资对GDP贡献率最高,达92.3%;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将给中国出口带来重大冲击。中国出口二季度以后已经不容乐观。2010年5月12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12个月的最低点2481.97。如果政策不转向,股市将熊途漫漫,迟早失去再融资功能。中产阶层的财富严重缩水,他们必然减少日常的消费。4月份国家激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大为减少。购买住房的衍生性消费必然大幅度减少。

   2010年最能拉动GDP增长的只有投资了。2009年,北京的GDP增长中有60%来自于房地产市场。为了保住2010年GDP的增长,管理层出台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已经很低。

   2010年5月11日公布的4月份CPI达到2.8%。尽管CPI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管理层将趋于忍受通货膨胀。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延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2010年1月6日,我在《物业税的推出在房价的拐点出现之后》一文中写到,“我认为,真正推出物业税的时机出现在主要城市基本没有新增土地需求的时候,预计的具体时间在2015年以后,也就是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的时候。那些缺乏增量土地供应的城市,比如深圳,将首先成为开征物业税的试点城市。”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说:“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 同日,针对上海市拟对住房保有环节征税的传闻,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处处长牛新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按照现行的规定,税收立法权在中央,也就是说中央来定,地方去执行,地方政府没有权力出台新税种。”

   从现在开始,管理层继续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紧缩的货币政策随时将发生转向。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没活干的后果比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买不起房的后果严重得多。在没有出现其他替代支柱产业的时候,房地产业还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在某种意义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恶劣的世界和国内经济环境又一次挽救了中国的房地产业。民粹主义的思潮还将卷土重来,下一次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也许就在不远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