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的罪与罚


  城管的罪与罚

  杨亚臣

  近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城管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城管委主任李廷贵透露,广州城管也要建立一支网评队伍,负责及时跟踪分析网上舆情,旨在正面引导城市管理方面的舆论。

  报道指出,去年以来,广州城管系统“番禺城管队长醉驾打人”“天河城管小贩互殴”等事件经媒体报道在网络上传播,轰动一时。网络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受到广州城管系统的高度重视。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堪称前所未有,同时它带来的舆论效力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人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缺乏个体精神的人们对新奇古怪的事情保持极大的“热情”,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正是如此,先前发生的诸多城管打人事件,把城管这一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俨然一副势不两立的架势,城管已经和人民群众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城管之“罪”表露无遗!

  笔者想起《现代快报》一则新闻,南京一家卤菜店老板,因要不回城管没收他违规放于门外的灯箱,气急之下在门口张贴“市容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城管原本应该是一座城市清洁、和谐、安适环境的忠诚守护人,然而却被百姓写出如此标语来表达内心感受,可见城管形象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以岌岌可危。所以只要有关城管的事情一经曝光,“先入为主”的思维迫使城管被冠以“强权”形象。恐怕广州城管也是深受其害,所以想转变自身形象是迫不及待的。这恐怕是对城管执法最大的惩罚!

  其实,围绕着管与被管关系的“平衡”,城管系统也做过多次尝试。全国三百城管局长曾共同发出文明执法的承诺,但不久湖北天门就发生了一男子被城管围殴致死的恶性事件,而个别暴力抗法事件也让多位城管受到人身伤害。广东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曾表示,针对极少数暴力抗法的行为,应在城管队伍中建立应急分队,接受特警训练,并试点配备部分防暴装备,这一观点更是引发无数质疑,更加重了人们对城管的孤立。在昆明,昆明五华区城管则成立一支由十五人组成的城管监察女子中队,挑选身高160厘米以上,形象气质好的女性队员,力求通过“铿锵玫瑰”的女性柔情和温和执法思路,改变城管给人缺乏亲和力的“习惯”形象。这一强一弱两种处理方式代表着城管与群众关系的两种探讨模式。

  广州城管领导在舆论上做文章,成立网评队伍,试图通过掌控舆论导向转变广州城管在世人心中的形象,说明广州正在试图通过新形式树立新形象,城管正在这无可厚非。事实证明,网络正在成为中国人表达意见、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历数近年来发生的众多标志性事件,几乎全与网络有关,网络的舆论效力确实强大。注重舆论固然重要,但不从根本上深入挖掘原因,就无法扭转对立局面,不管召集的网评队员多么精干,评论文章如何精彩,那也只是王婆卖瓜,百姓不会买账。

  城管的根在于“依法执法,、以人为本、帮扶民生”。树立新形象,重言论更要重行动,假如还不放弃“强权”的架子,哗众取宠似的操纵言论,或以操纵舆论美化形象,到最后只能是欲盖弥彰,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