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平宫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主办,印度驻华大使馆、印度中国研究所、环贸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远洋集团、欧美同学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伯尔基金会、北京龙泉寺提供特别公益支持。来自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古巴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就文化、环保、经济、政治、教育、外交等领域的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2010年是中国和印度建交60周年,此前的20世纪40年代末,两国历经各自的长期斗争,相继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相似的历史背景,使两国走到了一起,印度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三个战场,中缅印战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印度恰尔肯德邦境内,至今仍有占地约600平方米的中国军队公墓。
在长期的交往中,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也相互竞争。最近一些年,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新引擎,中国与印度间的“龙象”之争,更是举世瞩目。但是,在两国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解、误读、误区,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中印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影响了中印两国学界对彼此的认识和客观研究,进而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这就特别需要中印学界的深层次交流。
在论坛上,蒋正华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60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昭示着一个新的历程的发端。60年来,中国和印度之间,虽然也经历了曲折,但睦邻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旋律。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两国迅速发展,共同关切的问题不断增多,中印关系进入了密切合作、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边沟通协调不断加强,战略互信稳步增进,各领域合作持续拓展,民间交流日益增多。
通过20国集团、“金砖四国”等多边机制,中印在气候变化、国际体制改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相互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延展。当前,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已超出了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加强两国的互利合作,必定会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中印两国的学者、外交官和媒体界的人士,是中印交流中的先行者,在两国公众中独具影响,为增进两国的交流与互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举办本届论坛,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本着学术自由交流、媒体客观报道的立场,开展研讨,增进彼此了解、友谊与共识,从而达到造福两国人民的目的。
印度驻华大使H.E. Dr. S. Jaishankar在讲演中说: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讨论有关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的议题,这本身是受欢迎的进展,证明我们双边关系的发展。相对而言, 双边关系正在处于良好的阶段。通过举行多种活动以及典礼,我们正在庆祝印中建交60周年。
在国际组织与论坛,印度和中国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合作能力。在第15届缔约方会议上我们的合作是有目共睹 的,反映了我们作为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具有共同点。最近举行的金砖四国峰会和20国集团会议是印度和中国为新兴 际秩序奠定基础的其他例子。
出现自满情绪前,我要提醒大家,2009 年的气氛是不同的。有关边境的议题大大影响了公共话语。贸易与签证问题不必要的政治化了。两国媒体报道是批评性的。我们怎么保证这种情况不再发生?所以,不断的关注双边关系是关键的。
中国有一个成语:未雨绸缪。显然,阳光灿烂的时间是最恰当的。所以,在2010 年,虽然我们承认双边关系取得了进展, 但是我觉得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进一步加强关系的倡议是重要的。其中一部分是,两个社会之间要实现更广泛的接触。另外一部分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来处理我们关系中的双边、区域性、或全球性 的关心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鼓励建设性的对话,而不要老生常谈。
著名社会学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在讲演中说,中国看印度基本态势是趋好,印度看中国总体特点是稳定。如果以稍早以前,以2005年来看是稍微有降低,总体水平保持在45%和46%的水平。2009年中国人对印度人的好感度是45%,两国目前为止国家之间的民众好感度总水平是基近的。从总体的水平全球的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都是有所上升的,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尤其是中间国家,比如说像土耳其,有一些中间层次的国家他对中国的好感度有跌落的。
除了这个之外,印度人看待中国到底是什么角色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各国人在看中国的时候,更多的印度的公众认为中国是伙伴,而不是一个敌人的角色。相对而言选择作为敌人的这个比重是会比较低,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带有敌国的色彩,43%的人认为是伙伴,也有8%的人不知道,说不清楚,也有人认为这两个都不是,很难定义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而且我们如果做一个相关分析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发现,认为中国是伙伴关系的,跟前面对中国有友好相对的正面的情绪的,这个感觉是一致的。
同时印度公众中间相信中国会替代美国成为世界力量的比重有33%的人认为会取代,有17%的人认为有可能取代,有33%的人是永远不会取代。这个也构成两国人民互相对抗一个认知差距。
ICICI银行亚洲与中东区总裁Mr.Sudir Dole在发言中说,印度的商业环境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正在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而且我们也看到印度的经济现在增长非常快,而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是仅次于中国,现在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印度的经济现在正在发展的非常的快速,而且印度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比如说具有这种经常性项目的一个流动性,资本项目一个可转换性等等。而且印度经营环境也是非常好,所以印度的经济环境都是非常强劲的,就像中国的经济环境是一样的。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印度中国研究所中国代表查建英分别主持中印政治论坛、中印文化论坛、中印经济论坛、中印环保论坛。
论坛上,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前驻印度大使周刚、中国艺术研究员学者吴祚来、清华大学教授秦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ICICI 银行亚洲与中东区总裁Mr. Sudir Dole、印度金达尔全球大学Jonathan Burton-MacLeod教授/Sreeram Chaulia教授、印度前环境森林部部长Mr. Suresh Prabhu等参加论坛,并发表讲演。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商学院终身教授黄亚生,就中国与印度发展战略的比较问题,做了闭幕讲演。
第二届中印论坛闭幕之后,将由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从天安门到印度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印问题研究》论文集。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任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会长蒋正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共同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吴祚来联合主编,《新京报》首席编辑曹保印任执行主编。论文集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学界研究印度的最高学术水准,展示当代中国学界研究印度的整体实力,反映当代中国学界研究印度的主流思想,展望当代中国学界研究印度的方向与前景。
本届中印论坛由著名作家、《新京报》首席编辑曹保印担纲总主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