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营销新思维(二):从广告投放到广告投资


  (二)从广告投放到广告投资
 

      一个企业赞助一部电视剧的推广,一般意义上都称之为广告投放。但制片人黄河则将这次长丰汽车对《铁色高原》的支持称为广告投资。笔者认为,广告投放与广告投资的区别,前者重在营销电视剧及借力企业,后者则重在电视剧营销与企业借力。

      长丰汽车帮助《铁色高原》宣传推广,采取的是社会效益先行经济效益后续跟上的策略。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定会赢得大众和客户的信赖感和认同感。在社会效益先行的基础上赢得的企业品牌影响力将会更加持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庆瑞认为,在专家、学者都在声讨如今的电视节目出现了“娱乐致死”的恶性倾向时,长丰汽车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推广一部主旋律电视剧,他们尝试着走出了一条新路,可以说他们伸出一只干净的大手,在抓收视、抓市场、抓企业知名度。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则认为,支持什么样的内容,支持者反映出来的品位也就不同。推广央视一套的主旋律电视剧,至少观众会记住长丰的胆量和文化品位,长丰得到的回报将是长期的、隐性的。

      从社会效益上讲,长丰的这次“广告投资”是完全值得的。从经济效益上来看长丰得到的回报同样不匪。《铁色高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期间,制片方与搜狐联合推出“看《铁色高原》,受艰苦奋斗教育,中猎豹汽车大奖”活动,电视观众和网友只要通过发短信回答与电视剧有关的一些问题,就有机会获得1辆价值12万的最新款猎豹飞腾汽车,每天一辆。长丰为活动提供11 辆总价值为130多万元的飞腾汽车,通过短信资费还将收回60多万元的成本。当然这还只是短期的回报,如果放到企业品牌的价值提升和长远的产业延伸层面上,这样的投资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高回报的了。

     (三)从单一的版权销售到产业延伸

      国内的电视剧往往是由投资方投资拍摄完成之后,卖给各地不同的电视台,紧紧靠节目成品来收回投资。在这样一种赢利模式下,电视台靠电视剧的收视效应往往赚了大钱,电视剧制作方的赢利情况却不容乐观。在这方面国内的电视剧制作商应该向做得好的电影营销学习。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之一,应该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在电视剧产业链条上,有前期的剧本创作、拍摄和制作,也应该有后期的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掘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的最大价值,而不是拍完、播完就完事了。

     《铁色高原》与长丰汽车的合作模式,向我们提示了电视剧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制片方这座桥梁来完成品牌延伸和后续的产业开发。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王甫认为,长丰的软广告营销能进入央视一套,已是非常大的成功,而且相比央视播出电视剧中的硬板广告、标板广告,长丰的广告费用已非常划算了。接下来长丰应该加深人们对“铁色”的认可,比如他们可以集体签下剧中的6位主要男性演员做汽车广告;在出产汽车的最主要部位强调“铁色”概念;设计“长丰汽车,一部男人的车”的广告语,做好做足男人文化这篇文章;在青藏铁路上开通“猎豹铁色”专列,推出《铁色高原》姊妹篇《铁色沙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1+1=10 的效果,强势打造“铁色”系列。不仅如此, “铁色高原”已成为品牌,“铁色”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需的精神。就像白沙集团持续打造“飞翔”文化一样,长丰汽车应在所属品牌中深深植入这种“铁色”精神,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腾飞相融合,从而使长丰品牌获得广大消费者情感上的认同,这才是品牌经营的的最高境界。

      在强势媒体中播出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电视剧本身就是一种强势媒体。而品牌营销又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宣传造势要累积到一定的量,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就象运载火箭一样,只有在多节火箭的持续推动下才能将航天飞船顺利送入运行轨道。若《铁色高原》播完后,长丰汽车的营销推动也嘎然而止了,那么最后的结果会带来前功尽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好酒也要勤吆喝的时代。

      好在《铁色高原》制片方与企业早有产业开拓的想法。为实施品牌延伸,制片方在拍片之初就成立了以“铁色高原”命名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如果长丰汽车能参股这家文化公司,将其纳入长丰的旗下,并将有关 “铁色高原”的无形资产出小价钱买断,今后“铁色”品牌的产业延伸才会更具有产权保障。继2005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铁色高原》首映式及“看《铁色高原》,受艰苦奋斗教育,得猎豹汽车大奖”活动启动仪式之后,12月31日长丰汽车《铁色高原》创新论坛又成功举办,组织这次的猎豹获奖者、媒体代表及主演等一起重走铁色高原的成昆之旅也正在紧密筹划当中,这些与正在撰写的《长丰汽车〈铁色高原〉营销新思维》,无疑会构成一连串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营销事件。与一次性营销相比,过程营销最大的优势是能不断制造话题,让事件主体成为新闻的新闻源,从而引来众多媒体的追随以及持续不断的免费“广告”宣传。加上电视剧的二轮发行,长丰与《铁色高原》各自品牌影响力在不断升级中,产业延伸也就自然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