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投机是市场经济管理的难题
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学进一步演化发展的中心实际上都是围绕不确定性而展开,而且分为了两条线,一条线是企业理论,如为什么要有企业?奈特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企业主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而给予下属一个无风险的报酬,科斯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市场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比较,我个人认为奈特谈到的不确定性比科斯的成本分析要更基础。另一条线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管理,细看一下凯恩斯的经典之作,其分析的基础其实也是从不确定性出发,有不确定性就会带来生产和需求的不匹配,形成过剩产能,才需要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来消化。
有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投机的空间,所有的金融、保险、证券、资本、投资其实都是在经营风险。如果是一个古典经济模型下的理想市场,这些就都没必要了。问题是风险永远不可能对冲干净,所以才会不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了防范价格、贷款、股权、保险的风险,又衍生出期货产品,然后又出来掉期产品。
如果把风险看做河水中的泥沙,风险的积累就像河床的淤积和抬高,而现代金融的理念上就是不断加高防范风险的河堤,却没有从根本上清楚风险的积累,甚至因为河堤的不断加固,反而强化了风险沉淀的速度,但是因为在一定时间内提防的坚固性,风险的积累只是隐藏在暗处,从而延缓了危机的爆发,直到堤防加高到无法加高的时候,形成危机的总爆发。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凯恩斯的理论,实际上相当于设计出了一个新型的提防技术,这个技术在二战成功的延缓了原有的危机积累和爆发模式,但是也同时抬高了河底的淤积厚度。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历千年而仍能发挥作用,据说跟设计者的建造理念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深淘滩,低作堰”,其根本意义就是从事物发展的本质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防”来掩饰问题。任正非认为这个理念用来指导企业经营也恰如其分。企业内部的问题永远存在堵和疏两种解决方案,如果总是从堵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知道用尽所有堵的办法,因为再“作堰”,也总有高度限制,不可能作到天上,而淘滩却有持久的效力。当然低作堰,也不是不作堰,但作堰避免风险的暂时泛滥酿成更大的灾害,关键是在暂时控制住之后,是否返回来解决根本问题(深淘滩)。
在人类的有限理性之下,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和投机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关键是“淘滩”和“作堰”如何配合才能保持的更加长久。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是从均衡观向演化观的转化,从均衡的角度,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化的解,从演化的角度,这个最优解就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新的不平衡所取代。从中国古代的哲学角度,是遵从于演化观念的,比如看《易经》,实际上讲的就是永不停息的变化,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种哲学理念和现代科学的方法框架结合,从而把理念落实为具体的理论模式和政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