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其实是个老话题!从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国家就有产学研的战略,并且在计划经济年代,"产","学"."研"都是国家的,虽然没有主人的组织运营效率低,但靠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这个效率不会为零!所以,当时的高校是为我国家培养人才,国家保分配,这样就不会存在就业难或不能就业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产"是民营及现代制度的公司,"学/研"还都是国家为主体的组织,在多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组织里就存在效率如何最优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用经济学术语讲,这里存在交易费用,也就是说,作为民营为主体的公司没有义务为国家做事,除非有收益,所以,民营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的,除非他(她)有经验!但这是个死循环,经验是工作后才有的,要求大学生有工作经验是无稽之谈,但能否通过一种方式,让大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实际的创业过程或工作过程哪?金算盘的全程电子商务是可以提供这样的模拟环境的,这里又出现三个利益主体:大学/企业/金算盘公司.这三个利益主体在博弈的时候,哪种情况能达到一个经济学常提到的"纳氏均衡"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我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