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兴渔 振兴农村经济
——水阳镇实施《渔业法》情况调研报告
水阳镇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北部,地处皖苏两省四县交界处,交通便利,辖4个社区、24个行政村,8.9万人口,10.2万亩耕地,5万亩可养殖水面,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圩内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网密布,是宣州区主要的粮油棉及渔业生产基地。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渔业法》自1986年1月20日颁布以来,该镇宣传贯彻渔业法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水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快速上升,产业比较效益明显凸现,已迅速成长为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 ![]() 镇村干部深入蟹田了解蟹苗长势 金宝圩河蟹连年丰收
![]() ![]() 一、水产业发展现状
1、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领域逐步拓宽
2007年,该镇以鱼蟹混养为主的养殖面积从原来5万亩扩大为9.5万亩,全年实现水产品生产总量17250吨,其中河蟹 2250吨,渔业产值达到1.73亿元,占农业份额的65%。养殖模式也从以河蟹养殖为主,发展到如今的大水面鱼蟹混养、蟹虾混养、蟹鳜混养和稻田幼蟹培育、成蟹精养、鱼珠(珍珠)混养等多种生产模式,且不同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而逐年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
2、养殖产量大幅增加,市场销售日趋兴旺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镇水产品生产河蟹产量仅300多吨,到2007年已上升为2250吨,增长7.5倍,可见河蟹综合养殖已成为该镇水产养殖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随着蟹苗培育、鱼蟹生产的发展,水产品销售也日趋兴旺。目前全镇已先后建立起以河蟹交易为主的水产品专业市场4个,跨地区经营的水产品购销大户达到120多家,成为宣城市最大的河蟹购销集散地,而由该镇生产的优质河蟹被高淳客商争相抢购,并被包装成“固城湖”牌河蟹运销全国各地,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席上珍品。
3、幼蟹培育异军突起,苗种生产基础雄厚
该镇幼蟹培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步,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迅猛,从1998年不足1000亩到2007年猛增到2.5万亩,不仅彻底解决了制约当地河蟹生产的苗种资源问题,还打破了原来困扰宣州区河蟹发展的瓶颈,形成了该镇特有的亿元蟹苗产业,并成功地摸索出一条“亲本控制、沿海繁殖、肥水下塘、分级培育、种草移螺、生物防病”的创新之路,其80%销往长江中下游河蟹主产区,质量得到了广大蟹农的认可,有力地推动了蟹苗培育的产业化,其区域规模在华东地区居于前列,受到了省、市重视和全国瞩目。
4、养殖技术不断进步,科技含量逐年提高
随着以河蟹(蟹苗)生产的不断发展,该镇水产养殖技术也不断创新。其主要表现:一是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即从原来以大面积放养为主逐步发展到鱼蟹混养、蟹鳜混养、蟹虾混养和成蟹精养、幼蟹培育等多种形式,大大降低了过去那种单一养殖河蟹的生产风险;二是养殖技术不断创新。该镇所探索创新的种草移螺生态养蟹技术排在全省前列,通过此项技术使亩均养殖利润提高25%,所生产出的成蟹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所创建的幼蟹生态培育技术体系(生产规程)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了较高评价,所生产培育的2亿多只“水阳江”牌优质幼蟹获得了国家科技部2004年命名的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产品铜牌标识。目前该镇正引进纳米布管增养高效养殖模式,通过试验示范、抓点促面、增产增收而逐步向全镇进一步进行推广。
5、效益和市场拉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该镇水产业经过快速发展,产量逐年上升,商品蟹、虾、鱼大量供应市场,近两年来该镇大水面所产优质胖头鱼(鳙鱼)已成为江浙等地客商的抢手货,被江苏“天目湖”区域老板直接收购,价格呈上升趋势,市场前景看好。河蟹价格虽有回落,但由于养殖技术的进步,成本下降,比较效益仍高于普通种植业。该镇毗邻苏浙大中城市,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优质蟹、虾、鱼类已成为消费主流,市场需求量将逐年加大,上述两方面为推动该镇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据调查分析,目前该镇约有35%、6000多农户属于种养兼营户,几乎家家有人从事水产养殖业,从业劳力多达近万人。全镇水产品养殖、蟹苗培育两项总产值超过2.5亿元,纯收入突破1个亿,其他不算,农民仅靠渔业生产一项,人均纯收入约达1400元,占全部人均纯收入35%左右。这么一笔明白帐,表明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镇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展示了该镇河蟹养殖、蟹苗培育集约生产、规模发展和实施渔业产业化走过的道路,揭示了该镇蟹苗‘块状经济’加快集聚、形成、迅速崛起的奥秘。
![]() 二、《渔业法》得到认真宣传贯彻
水产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是该镇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我镇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因此,加强《渔业法》的宣传贯彻,依法行政,维护健康、稳定的水产生产环境至关重要。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该镇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渔政执法队伍,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有效地维护了该镇水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加强《渔业法》的宣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多年来,我们常抓《渔业法》的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简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形式常年进行宣传。还举办《渔业法》学习专题培训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在生产旺季,开动广播车到各村和塘口巡回宣传,在主要地段张贴标语、横幅大力宣传等,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3、加强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渔业法》
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是该镇水产生产稳定发展的法律保障。该镇有着9.5万亩的养殖面积,日常管理工作量大,各类纠纷案件屡出不止,只有通过贯彻执行《渔业法》,及时调处渔事纠纷,依法处理渔事案件,努力维护生产秩序,来达到稳定生产、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特别是每年的6至11月份,是河蟹生长旺季和捕捞销售季节,也是加强水面管理、促进增产增收的的关键时期,该镇水产、渔政汇同公安、司法、综合治理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开展巡逻,并督促各村委会和广大养殖户,联防群防,强化管理,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维护该镇水产生产的良好环境。
4、加强水面管理,做好水面发包工作
该镇近5万亩天然养殖水面,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目前已全部推向市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镇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水阳镇水面发包管理规定》,做到全镇水面发包实行“四统一”(即由镇水产站统一领导、统一发包方式、统一签定合同书、统一领取养殖证)、“三公开”(公开、公平、公正),依法实施,规范操作。全镇水面发包年收入达到1500万元,是村级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该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该镇的水面发包工作已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 三、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水资源保护,为我镇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该镇的大水面养殖由于经过多年的开发,特别是河蟹作为掠夺性养殖品种对水资源破坏很大,天然水域环境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贫乏,加上大沟水域长期没有清淤,内沟坝淤泥大量囤积,养殖水体遭到破坏,水质呈富营养化,因而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
1、通过养殖技术手段,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水资源保护力度
根据目前水面资源现状,该镇加大养殖技术调整力度,其一是通过宣传和引导广大养殖户进行养殖结构的调整,降低河蟹养殖密度,加大胖头鱼(鳙鱼)和鲢鱼放养密度,从养殖品种的调节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应用,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充分挖掘水面效益。其二是通过进一步宣传和引导,使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增殖渔业资源对水产养殖的好处,努力调整养殖结构,大力投放螺丝,种植水草,切实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环境,努力提高水面养殖的经济效益。
2、通过政策管理手段,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和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镇结合实际情况,颁发了《水阳镇关于加强对水面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通告》,通告对渔业资源的增殖和水资源环境的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定,为该镇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该镇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环境问题
淤泥过深,水质富营养化,资源相对贫乏等,已严重影响了该镇水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市场问题
随着卖方市场的形成,比较效益的下滑,养殖风险相对增加,往往形成增产不增收。因此,如何面对市场所需,及时调整养殖的品种结构,将是该镇不断努力的方向。
3、水产业加工空白,产业链短
该镇水产养殖目前仍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产业链短,水产业加工空白,产品仍以原始初级产品形态为主,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另外,科学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亟待早日形成,产业群体优势不是十分突出。
4、组织化程度不高
该镇水产养殖目前仍存在着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的困难,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缓慢,未能发挥积极作用,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5、渔业执法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该镇养殖面积大,居住人口密集,养殖过程中,各种生产矛盾时常出现,渔事案件和纠纷较多,破坏资源现象存在,在这些矛盾纠纷处理时,现场证据很难掌握,许多案件纠纷法律依据不太充分,加大了渔业执法管理的难度。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引导、服务及宏观调控功能
大力推广实用养殖技术,努力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保护和增殖资源,推动渔业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上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与基层加强联系与沟通,共同营造依法治渔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渔业法》更好地贯彻实施。
2、面对市场需求,加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力度
为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思路,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养殖结构,面对市场需求,加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力度,这也是水产养殖永恒的主题。
3、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促发展
强化科技兴渔意识,全面提升全镇的养殖技术水平。继续认真贯彻实施《渔业法》,促进渔业生产加快发展,努力保护农民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4、建立规模化养殖基地,实施产业化经营
坚持培育水产养殖生产、营销大户、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化经营上的骨干带头作用,实现水产养殖的优化升级。
5、加强环境治理与养殖生产并重,合理利用水体
加强水环境治理,强调生产与资源保护并重是关系到我镇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6、注重质量和品牌,以品牌求效益
目前,渔业的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移,大力提高渔业产品质量已成为今后推进乡镇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7、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拓展销售渠道
采用各种办法和制定多种激励措施,利用该镇特有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市场载体作用,进一步畅通农村水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8、做好渔业发展规划工作
要立足当前,搞好渔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工作,使乡镇渔业生产切实走上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