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面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重庆全面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moh.gov.cn                         2010-05-17   11:30:36

重庆市积极转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监管机制,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自2007年在部分区县开展财务集中核算试点以来,全市已有30多个区县(占全市区县数的3/4)实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良好,成效明显。

一是创新机制,探索试点。2007年,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行为,转变财务监管机制,以全市卫生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黔江等区县探索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试点的主要内容为,以有利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为出发点,坚持“院财局管院用”的原则,成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保持会计法律主体不变,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单位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实行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资金管理力求在基层财务管理关键点上寻求突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是总结规范,稳步推进。2008年初,在石柱县召开了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现场会,对试点区县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全市推广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2008年涪陵区等10多个区县卫生局相继成立了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2009年,忠县等10多个区县推行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运行。2009年制定了《重庆市关于全市乡镇卫生院实行会计委派或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对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机构的职责、集中核算财务人员的任用、职责以及考核奖惩等作出规定,以规范和加强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等,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集中核算人员准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四是取得了诸多成效。创新机制,规范核算,加强管理,通过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把会计岗位从单位分离出来,使之能真正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破解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难题,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了财务监督职能。通过整合资源,控制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同时,优化队伍,强化了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堵住源头,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2009年,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008年相比,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达到3176万人次,增长7%;出院人数149万人次,增长20%;基层医疗机构资产总额达到48.5亿元,增长28%;业务收入达32.87亿元,增长25.99%;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93万元,增长31%

                           (重庆市卫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