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年内人民币有突发贬值风险(2010-5-14)


人民币发行量由外汇储备决定。现在发了17万亿。手里有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去年国家破天荒地放出了10万亿贷款。可以想像贷款的效率非常低。我们打个比方说明一下:

银行收到15美元,发行了100元人民币。

模式1:银行贷款100元给某甲,某甲花100元请某乙建了个游乐场。然后某乙到游乐场来消费,最后把100块都花光了。某甲把赚来的100块钱还给银行(暂不考虑利息)。这样,银行,甲乙的钱数量都没变,但是世界上多了个游乐场,乙通过劳动换来了游乐乐趣。银行可以把这100块借给某丙再做其它投资。

模式2:银行贷款100元给某甲,某甲拿这100元到乙的游乐场来消费,最后把100块都花光了。于是乙有了100元存款,存入银行,甲欠银行100元。甲跟银行关系很好,于是把银行里的存款贷出80元(银行留20元存款准备金),再到乙的游乐场消费,又花光,于是乙有了180元存款,甲欠银行180元。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最后乙有了400元存款,甲欠银行400元,银行有100元现金。甲无法再从银行贷到钱。因为甲跟银行关系好,所以也不用还钱,一切看上去还很平静。突然某天,乙想到美国旅游,想把500块存款都换成美元,于是去找银行。可是银行里只有15美元啊,只能换100元,这怎么办?

我们现在就是在模式二。国家拼命放贷款,而贷出去的项目首先有一半被贪官吃掉了,剩下的一半投下去也没钱赚,所以钱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现在每年有4千亿美元进来,可以换成大约3万亿人民币,按照20%的准备金,5%的现金,大概可以贷出9万亿,刚好是全年的贷款额度。只要外汇不断进来,这个链就可以持续下去。

国家为什么要拼命放贷呢?因为房贷既推动经济增长,又增加财政税收。10万亿贷款,就对应10万亿的GDP啊。放了10万亿贷,不管干啥,都得交增值税,一下就1.7万亿。如果盖楼要买土地,地方政府也有收入了。

当外资不再进入时,国家就没有办法放贷了。这时经济不再增长,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当经济不再增长时,外资开始撤离,带动国内大量资金出逃,就出现了模式二。

国家能够如何应对呢?

因为外汇是管制的,国家可以力挺汇率,限制兑汇。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是资金通过贸易逆差方式流出。因而也必须限制进口。一旦开始限制进口,意味着中国要违反WTO。这将引来全球性的贸易战,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由于限制进口,必然导致物价暴涨。

另一种可能,是国家短时间内大幅下调汇率。但这个可能性不大。大家想想中国现在有70万亿存款,2.4万亿美元储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要达到1:30才能够平衡。而5倍的贬值,必将导致一个货币崩溃。

所以,可以肯定,中国将重蹈泰国模式:大幅提升利率--资金依然外逃--外汇储备耗尽---货币崩盘暴跌---物价飞涨。

最后要讨论的,是这个事情什么时候发生。

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到了尽头。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可以看我其它文章。如果国家不踩刹车,贸易逆差就越来越大。这轮美元大涨,大幅降低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因而资金开始外流。加上房价在高位,外资获利了结意愿很强。所以在接下来的1年时间内,将出现外汇流动逆转,转为净流出。按照我们前面的讨论,央行将开始加息。本来没有贷款刺激,经济增长已经停滞,加息将造成雪上加霜,经济开始衰退。由于利息不断升高,会暂时减缓资金外流,但是外汇储备在不断减少。这样持续1年左右时间,外汇储备消耗殆尽,央行不得不放弃抵抗,放任汇率暴跌。汇率暴跌后,中国的劳动力恢复比较优势,重现贸易顺差,进入下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