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战役硝烟中的冷思考


  应该说这一场不得不胜的战役,必须要胜!政策制定应该从“围点打援”到“围师必阙”,再到“顺势利导”。最近我有个认识,中国房地产问题反应出来的是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就象很多国家掉进了石油依赖一样,掉进了低成本劳动力发展的陷阱,大家疯狂地追逐价格底线,而很少去思考创新和技术升级,结果产业链条难以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利润微薄,结果导致了房地产等市场投机行为火爆。

  

  回到问题本身,战争要胜利的关键是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犹如潜伏一样,你看的敌人,往往不是最顽固的敌人,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为何要进行这场战役,是运动式地平息一下过快上涨的房价带来的民怨?还是为中国经济在危机后变的更加强大和拥有竞争力而清理不合理的资源和资本配置?这场战役真正的敌人绝不是房地产那么简单,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也绝不是这场战役成功的高地,而是尽快破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励精图治,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难题和瓶颈很多,这里只谈一二。

  

  

  

  中短期来看,需要采取紧缩银根,提高贷款门槛等经济措施,使得投机者和房地产商采取从它处抽取资金等方式来救援,也就是说不仅要打击投机,还要彻底把投机者的元气打跨,从而实现“围点打援”的第一步目标;当前,需要有配合性策略,那就是“围师必阙”,也就是攻城一定要留出一个让城里人逃命的出口,这样才不会使城里人拼命,弄个鱼死网破,换句话说,一定要留出一个这些资金活下去的出口,打跨这些投机资本不是目的,关键是让这些资金进入一个这个理想的出口,应该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就是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等等,从最近的新闻来看,大量的资金开始到海外购买房产的事实说明,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流入到中国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实体经济中,尤其是危机结束后,中国经济竞争力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怎么办?“顺势利导”,修建一条引导资金进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渠道,尽快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已经成熟、稳定获利的行业,加快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步伐。问题在于哪些民间资本可以进入,我想应该是代表更广泛社会基础的民间资本,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已经成熟行业利润的资本,而不是简单的非国有资本。或许,建立全民公有基金,是防止国有资本流失的一个好的途径。

  

  

  这就进入另外一个问题,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本来,国有企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应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他们应该主动做出表率,不仅要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多建房子,多赚钱,更应求“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处房子的保障性功能。可惜这些国有企业却一味当地王,一味地炒地皮。如果我们日益庞大的国有企业缺乏责任感,缺乏企业公民表率的作用,仅仅靠强令退出某个市场领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追求利润,而忽略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难以想象他们能维护国家的长远的和战略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