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品分类


       艺术品分类一相是头痛的事,因为艺术品种类繁画、材料多样,有多种混合的艺术表现,艺术品本身的工艺也很复杂。很难找出高特异性的识别点或者说属性来区分,特别是将时间因素纳入分类来考虑时,显得更加复杂。我想试着把艺术品的众多属性抽取出来进行罗列分析,偿试多种属性组合来加大特异性。不过,话又说回来,艺术品本身都是人类智慧和精神追求的体现,从本质上是没有分类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和交流,人为的进行了分类,总之分类的出发点是好的,只能不断的完善。

       简单的说来,艺术品包含了如下属性:

       时间:现代的艺术品和古代艺术品。如果回到古代,某些物品可能只是一般的日常用品或者明器,但放在现代来认识,它可能成为当时艺术或工艺水平的反映,反映了当时的区域性的审定情趣,亦可称之为艺术品,这种差异是由概念定义造成的。古代艺术品和现代的艺术品种类有重复的地方,也有互相不一致的地方,如汉代流行的随藏陶人佣,现代就很少发现,有也是工艺美术,批量生产。现代有的油画,在汉代是没有的。所以,以时间因素来分,太笼统,太模糊。但是对古玩爱好者来说却有意义。因为大部分的古代艺术品,没有机器大工业的影子,凝聚的劳动含量高,技艺难于模仿,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所以显得珍贵。如果只将古代艺术品分类就显得容易和方便得多了。古代的所用材料有限,传统技艺基本都有相关性或传承。如果用时间的因素来进行艺术品分类,会增加分类的层次。

       艺术技艺:书法、绘画、雕刻、陶瓷、青铜、铁艺、镶嵌、刺绣、剪纸、声乐、舞蹈等,其中以光色、动态形式表现的声乐、舞蹈等是现代科技或现代意识下的产物,没有非常特异的载体表现。在艺术技艺的分类中,也存在混杂和互相干扰的因素,比如陶瓷包含了材料和本身的陶瓷工艺。本身的工艺就含有特有的制陶拉胚成形等工艺,却也含有书法、绘画、雕刻等手法。所以艺术技艺对陶瓷的分类就没有特异性。对于玉器也有同样的问题,玉器特别是明清后的玉器受书法、绘画的艺术很大,但总体来说,它是以雕刻的方式来实现的,有雕刻来表达其特异性比陶瓷来说有优势。但雕刻中又有木雕、冰雕、石雕、铜雕等。像书法这种靠其艺术技艺因素就一次能识别清楚的艺术品太少,大部分需要多次分类,这样众多艺术品的分类存在了严重的不一致性。

       材料:纸、绢、木、石、玉、贵金属、铜、铁、炭、牙、水晶、琥珀、贝、骨、竹、陶瓷、琉璃、树脂、玻璃、感光材料、磁性介质、其它现代特种材料。材料分类方法比较清晰,因为物质本身的结构都是不同的,这是绝对的特异性。但是物种繁多,虽然分类层次大大减少,但是横向类别太多,不好记忆和推广,而从材料本身而言,也无法体现其内在的艺术价值。材料分类太客观,忽略的内涵太多,失去了分类的目的。但是也不失之为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用途:实用、赏玩、祭祀、装饰、习俗、纪念。用途划分一样面临和时间因素划分一样,太笼统,而且用途因人而异,因时间而异。比如,宋代宫廷用的汝窑花盘在清代就被乾隆作为赏玩之物。同样的一件物品,有可能兼具实用和装饰,兼具习俗和祭祀、赏玩等几种属性。和时间和用途另一大特点,都是不断变化的因素。

       民间与官方:此种分类形式只存在特定的时间和种类上,同样变化的因素太大。在某些有明文限制的艺术品(如瓷器)上有意义,但对整体艺术品分类上无太多意义。

       另类分法:按照中国美术来分:中国石窟艺术、中国建筑艺术、中国雕塑、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现代美术。从美术上来研究,对大部分人来说意义不大,但在谈及美术上,可以采用,对艺术品本身的阐述意义不大。

       综上述,我建议从艺术的起源,艺术品的演变和相关性来考察,采用混沌的分类法,越是想分清楚却越是分不清楚,用细分、整合的方法,把属性组合达到分类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时,更多的要从文化、艺术演变的角度去 考虑,同时结合系统分类的方法。

       我建议分为:书画类、雕刻类、陶瓷类、铸造类、贵金属类、织绣类、珠宝首饰类、民间少数工艺类。本分类,采用艺术工艺、用途、材料、和笼统的分类方法。一切以更好的更方便的体现价值为基础。但是只是个人之见,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有想法的朋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