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是农民工及其家庭进城的战略窗口期
未来1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能否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城镇化进程能否稳妥推进。在人口增速放缓以及土地红线等硬约束下,城镇化的主体将逐步转向流动农民工。“民工荒"的频繁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即总体上进入了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提高,直接导致了城镇化成本快速提高,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定居并生活的经济门槛将更高,但是”"民工慌"的出现,又似乎告诉我们中国好象进入了一个在提高工资和全球产业链条低端徘徊的困境;另一方面,我国在总体上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将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急需稳定的外来人口充实。如不尽快将这些折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稳定在城镇,人口红利一旦消失,大量的农业人口将更难城镇化,一个老龄化的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国家,富而不强的历史将重演。
一、农民工及其家庭进城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关键
1.举家进城的农民工数量依然过低。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土地红线等硬约束下,城镇化的主体将逐步转向农民工。由于户籍制度、子女教育以及城市生活成本等原因,流动就业的2.5亿左右农民工的农民工中,只有不到10%的农民工是举家进城务工生活。
2.举家进城利于减少农民工群体滋生社会问题。大量的农民工只身到城市务工,由此产生的日益严重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而且,由于缺乏家庭的约束,在农民工群体中滋生盗窃、抢劫等问题也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而在上海等大城市务工并举家搬迁农民工家庭,虽然在经济条件上有待改善,但是,当地的社会治安和秩序特别稳定。
3.举家进城利于统筹城乡土地。最近几年,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方面的:一是土地财政,城市政府具有征用土地的强大冲动;二是农民工及其家庭城乡分居,农村的宅基地无法腾出;三是举家进城农民工后的村庄土地整理跟不上,退出机制不完善。成都、天津、浙江等地进行了“宅基地换房,耕地换社保”的有益探索,采用城乡建设用地 “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城乡统筹形成城市资本与农村闲散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
4.举家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民工在城镇的消费。数据显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惠及农民工,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电脑、手机等现代消费产品的新生力量。如果能够促进农民工举家进城,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就会提高,可以释放更大的消费能力。
二、政策取向要城乡统筹
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进城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政策制定的系统工程。既要在提高农村“推力”上做文章,使其永久性脱离农村,还要在培育城镇“拉力”上下工夫,更要建立城乡资源转换平台,使其得以顺利在城镇安居乐业。
1.支持进入城镇与鼓励退出农村的政策并举。要坚持“进”与“退”相统筹的原则,在城乡建设用地、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逐步将那些在工作和居住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户籍的同时,要制定政策鼓励其退出农村的宅基地和耕地。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加大推动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挂钩试点;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通过实行宅基地用益物权货币化和抵押贷款试点,将土地红利合理分配给农民,推动其跨越进城的财富积累的门槛。
2.培育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体系。没有城镇综合承载力,尤其是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进城即贫民化将不可避免。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是单纯提高单个城镇的承载力,而是多个城镇之间优势互补,提升总体的承载力。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但是门槛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少,但是生活和居住成本低。推动制定城市群内部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规划,引导规范农民工流动和定居,实现人口合理布局。
3.用农村建设用地解决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由于政府财政有限,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短期内难以惠及刚刚进城的农民工。经济发达地区在“政府规划、农民自建”的原则下,在农村建设用地上鼓励农民修建租赁房,租借给外来农民工,在周边建设相配套的幼儿园、学校等,这些做法可以给予鼓励和规范。
4.盘活城市郊区闲置公共服务资源。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很多远郊小城镇的当地的居民开始向条件更好的中心镇和城区搬迁、就学就医,当地的学校、医疗等设施出现了局部公共服务资源闲置和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及子女数量增加,恰好化解了这一矛盾。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地方将这些相对过剩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定居于此地的外来农民工及其子女等开放,促进其稳定在城镇。
5.引导举家进城的农民工在城镇“大杂居,小聚居”。快速城镇化必然伴随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规模日益庞大,在制定针对农民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时,要吸取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中的教训,出现城市贫困圈、贫困带的现象。我们可以从2005年巴黎郊区爆发社会骚乱事件得到应对现代社会大规模动乱公共安全事件有益的启示,一定要改善郊区贫困人群集中的住房条件,城市规划部门加强廉租住宅区项目审批,避免大量低收入人口集中居住。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的发展策略和发展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以及法国政府以“贫富混居”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计划”,构建混合社区。
6.尽快建立社会心理公共干预机制。 农民工举家进城后,由于短时间内面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当地居民的融合等问题,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社会心理问题,尽快建立在失业、贫困等压力下的心理疏导和敢于机制,对于减少犯罪,化解社会矛盾,有重要意义。
促进农民工举家进城,是城镇化推进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