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考虑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停止GOOGLE.CN网站运营,公司已经决定不愿意继续审查谷歌中国上的搜索结果。它声明道,“在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得谷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应该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
某些人解读,谷歌是在挑战中国互联网审查制度。言外之意似乎是说,挑战就是挑衅。但是,这是怎么样的挑战或挑衅呢?一个企业挑战一个国家的制度,这是怎样的挑战!网友反问,一个企业丢下广阔的中国市场,掉头就跑,这说明什么?
中国的老话“无商不奸”,是对企业追逐利润本性的朴素表达。现代社会科学中,“理性人假设”也在论证企业追逐利润的合理性。许多经济学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企业为社会生产好的产品,为国家纳税,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不应有任何额外的社会责任。在他们看来,企业捐款、提供就业岗位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极其荒谬。但是在中国当前的社会、政治景象中,企业无社会责任的看法被视为大逆不道,这样的企业就是“无良”企业,就是为富不仁。
谷歌在中国的纠结,彰显了企业在利润与道德之间的抉择。只是这种抉择对外具有似是而非的特色,掌控全社会资源的一方,一度舞动道德的大棒,谷歌被不明争相的群众视为国外无良企业的代表。(也有可能,这也是假象,因为被控制媒体的仓促策划与攻击,连自己都不相信。)谷歌被指涉黄,被指侵犯中国作家著作权。最有“道德”的中国指责谷歌没有“道德”。
谷歌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声明,给上述指责一记响亮耳光。谷歌的信条是“永不作恶”。它以事实表明,自己不但不是一个只管营利的无良企业,而且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有自己的道德坚守。只是这种道德是政治道德、价值底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破坏了这些底线,比如信息自由,谷歌就会选择“不合作”,放弃市场与利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不顾利益受损的抗议,就是一个国际知名公司的道德坚守。
2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