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存在的美女西施全因造谣、意淫而捏造


 

    

并不存在的美女西施全因造谣、意淫而捏造

——呼吁浙江诸暨早日取消“西施故里”称号

 

    先贤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写的东西,未必全可靠。庄子曾作狮子吼地告诉我们,书本只是古人的糟粕而已。以前我读书也是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不经审判地接受书上的一切。不过,我后来从事考据学研究,也不再迷信古人与书本了。去年冬,从书堆中寻出一本《管子》上厕所,随手翻阅之中,忽然读到《小称篇》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一句。我想起训诂学、神话学中“西方”、“施”的文化涵义,便有了检索先秦文献的欲望。花了两天的考证,我发现“西施”这个人并不存在,纯属古代文人集体造谣与意淫,可谓三人成虎。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是传说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传说中的西施被沈江淹死,貂蝉下落不明,而王昭君远嫁匈奴,杨玉环缢死马嵬坡,似乎无不以悲剧告终。在今天看来,除王昭君、杨玉环实有其人外,西施、貂蝉是虚构的人物。

    先秦文献《管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孟子》等,秦之后文献《淮南子》、《说苑》、《吴越春秋》、《绝越书》等, 均记载有所谓的美女“西施”。不过,除后汉赵晔《吴越春秋》与吴康《绝越书》外,均没指出“西施”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年代的人,只是表示“西施”是古代的美女。

    据《吴越春秋》、《绝越书》记载,传说的西施是越国人,并且是范蠡的情人,被越王勾践作为贡品献给吴王夫差,以达到昏乱吴国朝政的目的。西施完成政治使命后,或说被沉江淹死,或说与范蠡逃亡隐居。

问题是,吴越之争,事见《国语》、《左传》、《史记》,但都并没有记载勾践贡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以乱其政一事。正史比较严肃,一般不会随便记载街头巷尾不可靠的八卦新闻。

    事隔五百多年后,赵晔、吴康编造出一个离奇的悲剧故事,而后来的文人不断造谣,徒事增华,频添情节,于是捏造出一个美女西施的完整故事。

    依据文献记载,“西施”只是天下美女的通称或代名词。也就是说,凡是美女,就可以称作“西施”。《庄子·齐物论》有“厉与西施”,郭象《庄子注》解释为“厉丑而西施好”。《管子·小称》:“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墨子·亲士》:“西施之沈,其美也。”高诱《淮南子》注:“西施、毛嫱,古好女也。”《孟子》一书称西施为“西子”:“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据我对古代文献之中“西”、“西方”的解读及先贤对“施”字的解释,“西施”纯属古代男子意淫的名词。东西南北,西方可以代表“女性”与性爱及美好,匹配“白虎”。“施”字,与“尾”相通假,本意为女性生殖器,又指代为男女(阴阳、雄雌)交媾,即交尾。杨树达先生在《积微居小学述林》里也有解释,我不再赘述。某种意义来说,“西施”只是女性生殖器或男女交媾的意思。通过古人的造谣与意淫,“西施”又变成“美女”的通称。大概是古人也像今人一样,只喜欢与美女做爱。

    像浙江诸暨号称“西施故里”,毫无可靠的文献史料作为证据,纯属古人造谣与意淫。因此,我认为应当尽早废除这一子虚乌有的称号,免得笑掉我们的大牙!这一跟救命稻草也未必真能给诸暨带来什么美名!

 

黄守愚于阙一庐

庚寅二月十八日子时

耶纪2010年4月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