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愚人节,毫无笑料,一派压抑。
坏消息多到令人喘不过气来——接连的爆炸、接连的矿难、接连的疫苗案、接连的腐败案……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接连的地王现身和接连的房价对打。
国土部刚刚公布的数据称,去年我国住宅均价上涨了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地价成为助推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一线城市地产泡沫严重。而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为1.5%。
这真是真实版的“天壤之别”,两厢数据放在这里一比较,老百姓顿时傻眼。这是因为,按着统计局的“权威数据”,城市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17175元,名义上是增长了8.8%,但实际上是增长了9.8%,因为老百姓的购买力强了),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大可不必为买房而焦虑,随时随地即可出手置房,轻轻松松可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而按着国土部的“权威声音”,房价涨幅近乎收入涨幅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不焦虑、不沮丧才怪呢。
从2005年8月公布自己首个月度房地产价格统计结果开始,依赖于城市调查队强大统计能力的国家统计局,一直试图借此来终止房地产价格数据打架的情况,进而争取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的“话语权”。然而直到今天,在房地产价格统计工作上依旧处于蹒跚学步状态的国家统计局,每每出台相关数据,都会引来公众的一片嘘声。去年“房价涨1.5%”的数据一出台,公众更是嘘声四起,纷纷指称统计局点错了小数点的位置,以至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坦承这样的数据“的确给公众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那么,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土部,其发布的数据就真实可信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土部的数据来源于其下属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的研究报告,作为地价的监测组织,其对房价的监测范围选定和抽取样本的科学性,广受质疑;与此同时,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还须接受如下复杂统计问题的考验:一,在样本价格采集过程中,如何处理同质可比的原则;二,房地产价格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需要不断地完善;三,如何改变“房价指数的构成是以新购住宅价格为主”的局面,兼顾统计大量的二手房市场化交易价格。
毋庸讳言,上述问题如不加以解决,那么试图让房价数据真正反映房屋作为商品的真实市场价格的努力,就是一句空谈。
在房价数据对打的情况下,购房者该何去何从,更像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提问。
来自北京的消息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创业成功人士陆续卖掉了手中的高额房产,开始租房住,并拿出卖房所得来做在他们看来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北京的一位成功人士近日以800多万元的高价卖掉了他在小汤山的别墅,现在全家每月花不到1万元的价格租住在马甸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四居室内。报道说,“他觉得特别划算——卖掉房的钱可以租80年房。”
放弃“有住房”,转而选择“有房住”,或许有人会问,这位先生的做法到底对不对?我们认为,其实房产价格本来就是市场经济框架下的一场游戏而已,如果公众不是这么紧张,仔细想清楚了再参与市场,那么选择一种轻松的居住方式,或许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今天,投资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丰富就意味着有“多采”的机会,而从其他渠道投资获得的金钱与炒楼所得,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当楼市游戏我们人生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去回请她,并与她同舞?
***注:此为发表于20100403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0402/index.htm略有改动。
为什么不和楼市做一场游戏?
评论
10 views